由于子宮肌瘤在生長之初不易被發覺,而一旦發現、確診之后以及在治療中,對患者的精神和機體的傷害是比較嚴重的。所以,子宮肌瘤又有女性生殖健康的“潛在殺手”之稱。對于子宮肌瘤的成因,目前認為,與患者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和流產、分娩等因素有關。因為大部分子宮肌瘤患者絕經年齡延遲,而絕經后,隨著體內雌激素水平的下降,肌瘤會自然萎縮。子宮肌瘤是否有癥狀,取決于肌瘤的生長部位和大小。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
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瘤、子宮腺肌病、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對女性的危害,主要是月經過多、嚴重貧血、不育、感染及壓迫癥狀。傳統治療子宮肌瘤的方法要視具體情況而定:癥狀輕的患者,若子宮大小不超過孕12周的大小,則不必手術,只要每3個月去醫院復查一次,隨時注意肌瘤的變化即可。特別是對于近絕經期的患者,因其絕經后肌瘤有自然萎縮的可能,所以一般都主張保守治療。
手術方法也有不同選擇,希望保留生育能力者,肌瘤為單個的可開腹剔除肌瘤,保留子宮;黏膜下肌瘤蒂細長已脫出于陰道內者,可經陰道行肌瘤摘除術;年齡大而無生育要求者可開腹行全子宮切除術,其中不滿50歲,在確認卵巢無病變時,可保留一側卵巢,盡可能不影響女性內分泌功能。在醫生指導下,應用雄激素治療,以對抗體內過高的雌激素,使子宮內膜萎縮,血管及肌層收縮,減少月經量。這種藥物治療適用于月經過多、貧血不嚴重,子宮增大在孕8周大小以下的患者。
一“切”難解千愁
在選擇治療方法的同時。不能忽略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傳統的手術治療有全部或部分切除子宮的方式,但這種手術改變了內生殖器的完整性,會給患者及其配偶在心理上造成較大的創傷,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夫妻生活質量。
藥物治療主要是減少體內雌激素的產生或對抗雌激素的作用,療程長、見效慢、療效差、費用高,藥物治療對分泌系統、心血管系統、骨質代謝及第二性征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外科學治療疾病通常采用“開刀”這種特色性手段,難免給患者帶來人為損害性創傷。
子宮肌瘤是一種良性的子宮腫瘤,在生育年齡的婦女中很常見。肌瘤的生長部位如壓迫輸卵管影響精子、卵子的運行會造成不育。一旦能夠妊娠,在孕期肌瘤即會隨著子宮的增長,尤其在孕中期以后,迅速長大,發生“變性”,產生腹痛、發燒等癥狀。子宮肌瘤有時也容易造成流產、早產。一般來說,患有子宮肌瘤婦女,只有直徑2厘米以下的漿膜下肌瘤,可以妊娠。但妊娠前子宮肌瘤直徑已超過3厘米,則肌瘤于孕期長大、發生變性及造成流產、早產的機會增加;若肌瘤直徑雖然不足3厘米,但生長部位不好,如在宮腔內,或宮頸上,由于壓迫輸卵管影響不育等情況,最好是先做手術剔除肌瘤再懷孕。凡有子宮肌瘤的育齡婦女,一定要在婦科醫生的檢查后再決定是否妊娠。
子宮肌瘤何時該切?
據統計,在35歲以上的中年婦女中,很多人患有子宮肌瘤。子宮肌瘤惡化的概率很小,一般在1%以下。大部分肌瘤都可以通過宮腹腔鏡切除,不用開刀,所以越早越小施手術就越好,因為此時手術切除不但創傷小而且手術難度也低。如果肌瘤越長越大,最終必須切除,在這種情況下,繼續定期追蹤是錯誤的。當有下列情況時患者就必須接受手術治療:
1 子宮肌瘤造成大量出血,或長期經量過多、經期過長以致貧血,而藥物無法根治。此時,切除是唯一解決辦法。
2 子宮肌瘤長到拳頭大小,造成骨盆中的其他器官受到壓迫,手術切除可解除癥狀,而且大的肌瘤發生惡化的概率比小肌瘤要大。
3 肌瘤生長速度太快,或者在更年期之后肌瘤不但不萎縮,反而變大。
4 婦女不孕而其他一切檢查正常,此時不孕的原因可能就是子宮肌瘤。子宮肌瘤可能會造成習慣性流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