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被稱為"婦科第一瘤",近年來,醫生統計原多發于30歲以上婦女的子宮肌瘤,如今卻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年輕女子身上,我們發現最為年輕的僅為19歲。為什么會出現年輕病人肌瘤可能越大 這種現象呢?
1/4女性患有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多見于30~50歲的婦女,發病率在20%~25%。子宮肌瘤最常見的危害是出現月經紊亂、月經過多導致貧血。另外,肌瘤本身分泌一些激素類物質我們稱之為腫瘤的自分泌現象,肌瘤在更年期前后有極少部分可以發生癌變。子宮肌瘤病人中有40%左右發生不孕不育或者流產,即使生下的嬰兒也會有不少營養不良,主要是子宮肌瘤與胎兒爭營養。
子宮肌瘤年輕化趨勢的誘因
子宮肌瘤現在有兩大趨勢,一是病人越來越多,一是呈現年輕化。子宮肌瘤的形成主有兩個誘因,一是現代生活飲食中含激素食品泛濫,不少不良商家利用雌激素等來喂養水魚、黃鱔等,人吃了之后致使體內雌激素含量增多。二是女性月經時間發生變化,初潮提前,以前多在16~18歲,現在多在11~12歲。與此同時,女性絕經年齡推遲,以前是45歲,現在48~52歲才絕經。
年輕病人子宮肌瘤可能越大
據介紹,某高校一名23歲的女大學生,沒有任何不適也沒有任何婦科疾病,但是發現腹部越來越大,還觸到包塊,到醫院一檢查,被確診患子宮肌瘤,而且直徑達到約9厘米。
在治療過程中他們發現,越是年輕的病人子宮肌瘤越大。子宮肌瘤40%的病人可以沒有任何癥狀,很多病人只有晚上夜尿增加等癥狀,不會考慮到是子宮問題。成年已婚婦女做B超、婦科檢查的機會相對來說比未婚女性要多,因此發現得及時一些,年輕女性認為自己沒有性生活,因此不會得婦科病,極少到醫院檢查。
飲食清淡有助減少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專家表示,目前雖然避免子宮肌瘤的發生較為困難,但對于未婚無性生活的女性,20歲后每年一次的B超檢查、已婚或有性生活史的婦女每年一次的婦科檢查是十分必要的。此外,清淡類的飲食習慣及進食深海魚類有助于減少肌瘤的發生。同時,專家呼吁政府部門加大食品準入制度,不讓高激素食品流入市場,對不法商家予以重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