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屬中醫的“石瘕”、“崩漏”類疾病。中醫認為,子宮肌瘤的形成與正氣虛弱、氣血失調有關。因而,臨床大都采用行氣導滯、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等方法治療。
子宮肌瘤好發于30~50歲的中年婦女。婦女以血為基礎,經、孕、產、乳數傷于血,加之工作生活負擔加重,亦易耗傷精血。因而易出現陰血虧虛。
子宮肌瘤一般無明顯癥狀,僅在婦科檢查或B超時發現。在中醫臨床上,大多數患者都有月經的變化,如周期縮短,月經量較多,有的病人淋漓不盡。
現代醫學認為子宮肌瘤的發生主要是內分泌平衡失調,雌激素水平過高,刺激平滑肌細胞過度生長所致,這與祖國醫學陰陽失調、氣血逆亂的認識一致。陰陽失調,陰血虧虛是因是本,而瘀互結成瘕是象是標。
中醫治療子宮肌瘤,常用滋陰補腎、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的治療方法。方劑應用肌瘤湯為主。藥物可用:生地20克,山茱萸20克,山藥20克,澤瀉15克,云苓15克,鱉甲30克,龜板20克,牡蠣30克,穿山甲10克,黃藥子10克,浙貝母15克,三棱10克,水蛭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15天為一療程。中成藥配合知柏地黃丸、血瘀逐瘀丸、消瘤丸、肌瘤丸口服,有抑制肌瘤的生長,縮小肌瘤作用。
(請在醫生指導下應用該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