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體部的炎癥以子宮內膜炎為主,當炎癥發展至嚴重階段時可影響子宮肌層,成為子宮肌炎,后者是內膜炎的延伸,無子宮內膜炎的單純子宮肌炎基本上不存在。
宮腔積膿并不常見,故容易被忽略或誤診。不論是急性或慢性子宮內膜炎所導致的宮頸阻塞,如宮腔內的炎性分泌物不能外流或引流不暢,即可形成宮腔積膿。
造成宮頸管狹窄阻塞的原因可能與宮頸惡性腫瘤、尤其是應用過鐳療者,宮頸電烙、冷凍或宮頸錐切、嚴重的慢性宮頸炎、陰道炎所導致的疤痕形成,以及老年婦女的宮頸萎縮等有關。
患者的主要癥狀是下腹墜痛、發熱。但由于慢性子宮內膜炎而逐漸形成的宮腔積膿也可以無明顯癥狀。作婦科檢查時可發現子宮增大,柔軟,有觸痛,宮旁結締組織可有明顯增厚,并可有附件的炎性包塊同時存在。老年婦女如有以上情況尤應想到有宮腔積膿的存在。
以宮腔探針探入宮腔時,如有膿液流出,診斷即可確立,但應同時輕取宮腔組織以了解有無惡性腫瘤存在。有時由于宮頸管疤痕較多,宮頸管彎曲,以致探針亦不易插入,故需耐心操作。一旦診斷確立,將宮頸擴張,膿液即可順利外流。如引流不夠滿意可在宮頸管內放置橡皮管引流,以防止頸管在短期內又發生阻塞,影響膿液的排出。
如引流通暢,癥狀即迅速消失,抗生素的應用與否,可根據引流后的療效而定。對老年患者,可給以乙烯雌酚,日服1mg共用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