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覆蓋于子宮體腔面,如因某種因素,使子宮內膜在身體其他部位生長,即可成為子宮內膜異位癥。這種異位的內膜在組織學上不但有內膜的腺體,且有內膜間質圍繞;在功能上隨雌激素水平而有明顯變化,即隨月經周期而變化,但僅有部分受孕激素影響,能產生少量“月經”而引起種種臨床現象。
一、臨床表現及癥狀:1痛經:約70%本癥患者有痛經且多為繼發性、逐漸加重。常見腰骶部或下腹疼痛,可放射到陰道、會陰、肛門及大腿處。月經前1~2天即感不適或疼痛,經期1~2天最強,以后逐漸減弱,月經干凈后消失。少數病人嚴重痛經難以忍受,伴惡心嘔吐,四肢冰冷,甚至暈厥;還有的經期過后仍覺腰痛、下腹痛。2月經失調:常表現為月經血量增多或經期延長,淋漓不凈。也有在月經中期出現點滴陰道出血者。3性交痛:性交痛多見于子宮骶韌帶、子宮直腸陷窩的異位癥,尤其病變擴散到陰道后穹窿時則有更明顯的性交痛。這些患者在經期常有肛門憋墜感或排便痛,有時還可在經期出現軟便或稀便。4不孕:常伴有原發性不孕或繼發性不孕。
二、婦科檢查及輔助診斷:如有上述癥狀并經婦科檢查發現子宮后傾固定或欠活動,卵巢、輸卵管有包塊、子宮骶韌帶或陰道后穹窿處觸及結節狀病灶,即可初步診斷。經盆腔B超或腹腔鏡檢查,即能明確診斷。應注意與盆腔炎癥或炎性包塊相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