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子宮肌瘤?
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主要由不成熟的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所致,故又稱為子宮平滑肌瘤,子宮肌瘤,均自子宮肌層長出,當肌瘤為肌層包圍時稱為肌壁間肌瘤。若向子宮漿膜面發展,突出于子宮表面,即稱為漿膜下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分哪幾種類型?
子宮肌瘤的分類方法較多,有三種分類方法,第一種是按生長在子宮部位分,分為宮體肌瘤和宮頸肌瘤,其中宮體肌瘤占90%。第二種是根據肌瘤數量的多少來分,單個生長的是單發性子宮肌瘤,兩個以上為多發性子宮肌瘤。第三種是根據肌瘤在基層的生長部位分,也是最常見的分法,分為肌壁間肌瘤,占60~70%,漿膜下肌瘤占20%,還有10~15%的粘膜下肌瘤。
臨床上如何診斷子宮肌瘤?
首先是臨床癥狀,根據向病人詢問的臨床癥狀,例如月經的情況(包括月經周期、經期、有無經量增多)、便秘、不孕、白帶過多等等癥狀進行初診。
然后醫生會進行婦科檢查,有經驗的醫生會通過觸診發現子宮增大、在子宮上出現結節,就能判斷可能患有子宮肌瘤。
第三會通過輔助檢查,通常用B超可以判斷是否長有子宮肌瘤,以及肌瘤生長的部位位置;如果對B超結果有懷疑的,可以選擇彩超,最好是用核磁共振確診,因為有核磁共振能非常清楚檢查出腫瘤生長的位置、大小,和子宮內膜的關系,是否會否影響懷孕。
什么是子宮肌瘤的癥狀?
(1)月經紊亂。具體表現為月經周期不亂,但經期延長或經量增多。另外還會根據子宮肌瘤類型不同而表現不同,例如肌壁間肌瘤會經量增多;粘膜下肌瘤表現為經期延長和淋漓不斷的陰道流血;而漿膜下肌瘤比較少引起月經癥狀。
(2)引起包塊和壓迫癥狀。子宮肌瘤生長到一定程度后,就會出現壓迫癥狀,如果壓迫膀胱,就會出現如尿頻、尿急、夜尿增多等泌尿系統癥狀;如果壓迫到直腸,就會出現便秘,或者出現便意感而排不出大便;如果子宮肌瘤長到一邊,壓到一側的坐骨神經,患者會出現下肢的麻木和疼痛。
(3)陰道分泌物增多。如果子宮肌瘤不大,也不多,就會表現為月經結束后白帶增多多。
(4)出現腹痛。子宮肌瘤假如出現變性,就會出現腹痛;還有有蒂的子宮肌瘤出現扭轉了,也會出現腹痛癥狀。
(5)繼發性貧血。由于月經量增多,患者容易出現貧血,絕大多數是中度貧血,也有出現嚴重貧血的情況。
(6)導致不孕癥。導致不孕的比例會占子宮肌瘤的40%,這里面分兩種,第一種是懷不上孕,第二種是懷孕以后胚胎不能著床,出現流產。
女性自我檢查子宮肌瘤五大要領
在日常生活中,女性朋友可以通過自我檢查提前發現自己是否患了子宮肌瘤,總的來說,大概有五大要領。
一、觀察出血:即陰道出血,為子宮肌瘤常見的癥狀,表現為月經不調,月經量增多,月經期延長,不規則陰道出血等,嚴重的甚至出現貧血癥狀。
二、觀察白帶:粘膜下子宮肌瘤常引起白帶增多,可呈膿血樣,伴有臭味。
三、自摸腫塊:清晨,空腹排解完大小便,平臥于床,略彎雙膝,放松腹部,自己用雙手在下腹部按觸,由輕淺到重深,如有腫物是可以發現的。
四、感覺疼痛:腰背酸痛、下腹墜脹等癥狀,肌瘤蒂發生扭轉或肌瘤紅色變性及惡變時,可出現劇烈腹痛。
五、壓迫癥狀:因為肌瘤壓迫膀胱可出現尿頻、排尿障礙,壓迫直腸可致便秘、大便不暢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