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某些原因,使得女人的子宮內膜的位置發生改變,由原來所在的子宮腔面生長到了身體的其他部位的病癥被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癥。雖然它并不是腫瘤,卻被稱為一種婦科“良性癌”,這與其具有植入性以及難以治愈的特點有關。子宮內膜異位癥引起的不孕率可高達40%,因此一定要理性對待,積極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癥:一種不致命的“癌”
從數據上分析,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病率逐年增高,說它是“癌”有些危言聳聽,因為它的惡變率只有1%,但是,它具有局部種植浸潤的特點,而且病變廣泛,具有與癌癥相似的發病特征。
50%~80%的患者會出現難以忍受的疼痛,另外的患者可能沒有疼痛癥狀,但是,異位的子宮內膜導致身體分泌的異常,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后果--不孕,這種可能占50%.患者子宮壁增厚,并出現粘連、結節和包塊,從癥狀和病變外表看,與盆腔炎有相似之處,80%的患者有盆腔疼痛。所以,確診一例患者需要全面檢查,如腹腔鏡、超聲、盆腔檢查。但是,深度病變可能藏在卵巢之下,腹腔鏡也無法完全看清楚。因此,子宮內膜異位癥很難確診。
基因差異可能是致病根源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生可能與人工流產、放節育環或取環有關。子宮內膜可能經過淋巴或血液的運行而“異位”,還可能與內分泌、免疫功能異常,生殖器畸形,環境污染等因素有關。此外,炎癥和激素的刺激也有致病的重大嫌疑。細胞的生長和凋亡不協調,一旦經血倒流入子宮,異位的子宮內膜就會在子宮肌壁內生根、生長,并且周期性出血,引起疾病。基因差異可能是患病的根本原因,扭轉基因將成為治愈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法。
依賴藥物,只能暫時緩解癥狀
子宮內膜異位后,機體的巨噬細胞在發病部位充當“警察”角色,抑制排卵、促使提供營養的黃體溶解、影響輸卵管蠕動,在吞噬有害細胞的同時,也損傷了外來的精子,激發自身免疫反應的同時,也排斥受精卵,從而造成不育。
許多患者依賴藥物,只能暫時緩解癥狀,卻無法根除。同時,由于長期服藥,幾乎所有的藥物都有不良反應,這會使患者過早絕經、骨質疏松,還可能損傷皮膚和肝臟,單純用藥療效也不肯定,并且可出現男性化傾向。
如果把患者的機體比成一座樓,深在盆腔的病變就如同布滿各種重要管道的地下室一樣,交錯著動、靜脈血管和神經。如果病變危害到深部盆腔,產生無法消除的包塊,帶來難忍的劇烈疼痛,藥物治療不見好轉,這時,就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在腹腔鏡下實施手術,應盡量徹底清除病變組織,但是,有些異位的內膜肉眼無法看清,活檢也呈陽性,病變部位粘連嚴重,神經血管交錯,無法實施手術。因此,無法清除的病灶很容易使病癥復發。因此,許多醫生選擇切除子宮,但是,子宮切除后,必然影響到卵巢的血液供應,使女性過早絕經并衰老。
總之,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需要遵循去病灶、減輕癥狀、促生育、防復發的原則,選擇最佳療法,盡量減少對患者身體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