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是又稱為子宮體癌,是婦科常見的惡腫瘤,發病率僅次于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患者多為老年婦女,絕經期延遲,或月經不規則;常為不孕或產次不多,合并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婦科疾病專家指出,子宮內膜癌患者中75%左右的人為絕經后婦女,因此絕經后又有不規則陰道流血或排液臭宜引起注意。
67歲的張大媽,62歲那年停止來月經,而在半年前無任何誘因竟再次發生少量陰道流血。她將這事告訴隔壁李大姨,李大姨還開玩笑說張大媽是“梅開二度”,月經“回潮”了,張大媽也自認為自己向來身體健康,就算是高血壓、糖尿病也一向控制的很好,兩人談笑風生中根本沒有把這個當回事。后來張大媽流血量逐漸增多,且呈持續性、膿性,同時伴有頭暈心悸。在女兒的勸說下,張大媽被進醫院婦科接受檢查,經醫生詢問既往婦科疾病的病史得知,張大媽患原發性高血壓長達20年,糖尿病史13年,最后確診結果為“子宮內膜癌”晚期,張大媽得知病情后,懊惱至極,血壓升高,但是為時已晚……
婦科疾病專家指出,陰道不規律出血是子宮內膜癌首發癥狀,出血頻率或持續或間斷。遺憾的是,不少中老年婦女會把腫瘤的出血癥狀錯當成是經血“回潮”。不但沒有積極主動地前往醫院檢查診斷,還暗自竊喜時光倒退。惡果就在這種錯覺中悄悄地萌芽、滋長。
子宮內膜癌為何將魔爪伸向絕經婦女?
如今,不少女性對生活質量有了更高地追求,為了能阻止衰老的步調,預防更年期綜合征,不少絕經女性接受了激素替代治療。正因如此,這一群體的子宮內膜會長期受到雌激素的持續刺激但又缺乏孕激素拮抗。這就會誘發子宮內膜增生癥甚至子宮內膜癌。同時,大量中年女性過早地戴上了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帽子,而這也是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
婦科疾病專家提醒中老年女性,一定要加強衛生保健意識,每年做一次婦科檢查,盆腔B超應作為常規檢查的手段;重視子宮內膜癌的早期癥狀,如不規則的陰道出血、白帶增多、下腹疼痛、腹脹不適等;重視婦科疾病的高危因素。通過婦科陰道內診檢查,及B超、血的腫瘤指標水平等測定,早期子宮內膜癌是能被及時發現的。
老年性子宮內膜癌的最佳治療方式
一旦確診為子宮內膜癌,經過規范的質量,早期病人5年生存率可達到90%以上,中晚期病人也可獲得良好的控制療效。那么對于老年子宮內膜癌患者更是一個高度個體化的群體, 因此在制定治療方案時, 除根據其機體狀況、病變類型、病理分期外,尚須確定與實際年齡無關的生物年嶺。
同時應考慮:
①子宮內膜癌及其治療對老年人壽命及生活質的影晌。
②抗癌治療的效果及其毒性,治療中的限制因素包括伴有的肺、心、腎、神經和內分泌功能的改變及其它慢性疾病全面權衡利弊得失, 制定出最佳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