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主要表現
1、痛經和持續下腹痛。痛經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典型癥狀,且多隨局部病變加重而逐年加劇,疼痛多位于下腹部及腰骶部,可能放射至陰道、會陰、肛門或大腿,常于月經來潮前1—2日開始,經期第一日最劇,以后逐漸減輕,至月經干凈時消失。疼痛的程度與病灶大小并不一定成正比,病變嚴重者如較大的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可能疼痛較輕,而散在的盆腔腹膜上的小結節病灶反可導致劇烈痛經。少數晚期患者有長期下腹痛,至經期更劇。
2、月經失調。約15%的患者有經量增多或經期延長,少數可出現經前點滴出血。
3、不孕。正常婦女不孕率約為15%,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可高達40%。
4、性交痛。一般表現為深部性交痛,多見于直腸子宮凹陷有異位病灶或因病變導致子宮后傾固定的患者,且以月經來潮前性交痛更為明顯。
5、其他特殊癥狀。少數患者可出現周期性(月經期)便血,尿急,尿頻,血尿,手術瘢痕上包塊的疼痛,此為內膜異位侵犯消化道、泌尿道及手術瘢痕等所引起。
雖然子宮內膜異位有千差萬別的臨床癥狀,但其主要癥狀是痛經、不孕和性交疼痛。這三個問題深入女性的日常生活,甚至影響婚姻質量,不可小覷。年輕女性,假如痛經很厲害,或月經異常,那么就應該有所警惕,該檢查一下是不是由子宮內膜異位引起的,因為這種病就像青春痘一樣,防不勝防。
研究發現,子宮內膜異位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家里有媽媽或姐妹患子宮內膜異位的女性,得這種疾病的機會比一般人高出7倍。因此,有媽媽或姐妹患嚴重痛經或疑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女性,該主動去檢查,以利早期發現,掌握治療的先機。
治療以預防為主
子宮內膜異位癥被醫學界稱為“魔鬼般的現代疾病”。其發生,是以經血逆流、內膜種植為主的綜合病因所致。諸多因素能促使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生。
如:月經疾病,尤其是月經周期縮短,月經頻發,月經量多,經期過長,行經腹痛等。
忽略經期衛生:經期時過分激動、緊張易怒、勞累過度、劇烈運動及經期房事等。
多次做人工流產手術等婦科手術操作。子宮位置不正及生殖器官異常等。
預防措施如下:
1、注意經期衛生和性衛生,要絕對禁止在經期過性生活。
2、在月經期盡量避免做婦科檢查,以免將破碎的子宮內膜殘片帶入損傷的組織中去。
3、及時發現處女膜閉鎖及無陰道等畸形,一經確診應及時進行手術矯治,以免月經經血積淤于子宮中并逆流進入輸卵管和盆腔,導致子宮內膜異位癥。
4、醫生施行子宮切開手術時,如剖腹產,必須小心保護子宮和腹壁切口,防止內膜碎片的移植。
另外,口服避孕藥對不想懷孕的婦女有預防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作用,對已患病者也有減輕癥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