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故事:才剛過36歲,徐女士就幾次出現頭昏、活動后氣喘的現象。難道身體有什么問題?到省武警總醫院檢查發現,她竟然患上嚴重貧血。了解到近幾年來,她的月經量越來越多,經期延長到10天等情況,醫生讓她去做了婦科檢查。原來,徐女士的貧血是子宮內一個8cm左右的肌瘤造成的。
子宮肌瘤是指女性子宮體上長了肌瘤,也被稱為子宮平滑肌瘤,是30-50歲女性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雖然目前此病的具體病因尚未完全搞清楚,但專家們認為這與女性體內的激素有一定的關系。臨床上,不少人因為月經不調,月經量多、持續時間長而上醫院檢查,還有的患者因為不孕癥上醫院檢查,才發現疾病的罪魁禍首是子宮肌瘤。
趙玉梅主任介紹,月經量很多,持續時間很長,是子宮肌瘤最常見、最典型的癥狀,如果出現此癥狀,最先應考慮子宮肌瘤。不過,還有很多子宮肌瘤患者早期并沒有什么自覺癥狀。
趙玉梅主任提醒,如果女性出現了下列任何病狀,如月經量很多、持續時間很長;白帶增多、腰酸、下腹墜脹、腹痛、尿頻、硬硬的"小肚子"、繼發性貧血等癥狀,則要隨時就醫。對于子宮肌瘤的診斷,目前較可靠的方法是通過B超檢查,結合婦科內診,既簡單又無痛苦。
至于很多人關心的子宮肌瘤患者能否生育的問題,趙玉梅主任介紹說,一般情況下,肌瘤在3cm以下的,可以先觀察,因為孕前做手術,可能對懷孕有影響,同時懷孕后要密切觀察,避免流產。如果肌瘤的位置不好,或是大于3cm,則需要先做手術剔除肌瘤再懷孕,因為懷孕期間子宮增大,肌瘤也會隨之長大,容易變性,引起腹疼,導致流產、早產等情況。
子宮肌瘤分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兩種。醫生多根據患者年齡、生育要求、臨床癥狀、肌瘤大小及位置等全面考慮制定治療方案。
如果肌瘤較小,沒有癥狀,也沒有并發癥及變性,特別是接近絕經期的患者可以暫不治療,以觀察復查為主。如果有增大或出現癥狀就應該考慮積極治療。
手術治療的標準是肌瘤(連同子宮)達到兩個半月妊娠的子宮大小,或者雖然不到如此大小,但月經非常多,經過藥物治療無效而造成貧血者,或者發生變性者也應該考慮手術。
子宮肌瘤的手術主要指子宮切除術(包括全切和次半切)、子宮肌瘤剔除術,切除術一般適用于子宮>3個月妊娠子宮大小、肌瘤雖不大但癥狀明顯,或肌瘤增長快者。
剔除術主要是適用于35歲以下,未婚和未生育的女性。隨著微創手術在臨床的廣泛運用,大多數的子宮肌瘤手術都可以借助腹腔鏡、宮腔鏡來完成。微創手術把原來十幾厘米的切口變成了腹部兩三個0.5-1cm左右的小孔,把肚皮上蜈蚣似的疤痕變成了淡淡的痕跡,住院時間也縮短了,患者通常只要住院觀察二天就可離院,術后恢復更快,大大提高了生活質量,減輕了病痛對患者身體和精神上的折磨。剛剛在省武警總醫院做完腹腔鏡手術的徐女士說,如果不是親眼看到B超報告上說子宮肌瘤已經消失,簡直不敢相信這個手術就這么輕松搞定了。另外患者還可選擇無創的超聲聚焦刀治療,可以保留子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