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調治中醫認為,子宮內膜異位屬于月經不調及不孕癥范圍,其病因:1、沖任伏熱,真陰不足;2、陰虛火旺,不能攝精血;3、濕痰閉塞子宮;4、血瘀積血閉塞子宮。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由于婦女子宮腔上面有一層豐富腺體,間質細胞和淋巴的腺組織,離開了它的正常位置,跑到子宮腔以外的地方種植下來,繼續生長。
臨床癥見:患者盆腔及薦椎部位疼痛,不孕,性交時疼痛感,月紅前有淋漓狀出血,發病率在不孕婦女中約30至40%。
中醫:辨證調治中醫認為,子宮內膜異位屬于月經不調及不孕癥范圍,其病因:1、沖任伏熱,真陰不足;2、陰虛火旺,不能攝精血;3、濕痰閉塞子宮;4、血瘀積血閉塞子宮。
在中國古籍文獻中提及(類似)的以下癥狀
(一)經水不調
1、有經水斷續,或先后無定期者,人以為氣血之虛也,誰知是肝腎之郁乎……治法舒肝之郁,方名定經湯。
(酒菟絲子一兩,酒當歸一兩,炒山藥五錢,炒黑芥穗三錢,酒白芍一兩,熟地五錢,白茯苓三錢,柴胡五分)
2、婦人有經水過多,行后復行漸復行,身體困倦,面色痿黃者,人以為血熱有余之故,誰知是血虛而不歸經乎,或謂血旺經多,雖旺而經亦不多。治法應大補血,而引之歸經,方用四物湯加味。
而在《女科切要.調經門》中亦有以下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