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婦科疾病中,宮頸糜爛、宮頸炎是經常被提到的字眼,而宮頸癌也是婦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但宮頸病變有時會對人們施行“障眼法”:你以為患了宮頸糜爛,其實是假性的;你以為宮頸光滑一點糜爛痕跡都沒有,但宮頸癌卻已悄然降臨……
疑問一:
沒有性生活也會“宮頸糜爛”?
病例:18歲的小玉(化名)是一名中學生,還未談過戀愛,一次偶然因為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在廣醫三院婦產科門診做檢查時,被發現有輕度宮頸糜爛癥狀。
家人百思不得其解,沒有性生活的小玉怎么會和“宮頸糜爛”有聯系呢?經過仔細檢查和詢問病史,醫生斷定小玉得的是假性宮頸糜爛。
解答:宮頸糜爛也要“打假”
宮頸糜爛在醫學病理中的概念是“宮頸上皮的脫落、潰瘍”。宮頸糜爛是宮頸炎最常見的表現,主要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其中重度糜爛的表現是乳頭狀、增生型的糜爛,輕度糜爛則是細小、輕微的淺表性顆粒型糜爛。
但有時一些看起來像是宮頸糜爛的癥狀,并不能輕易下宮頸糜爛的“判書”。像小玉這樣的情況,就屬于假性宮頸糜爛。小玉主要是因為體內雌激素過高,導致宮頸管內柱狀上皮外移到宮頸表面,表現與輕度糜爛非常相似,用肉眼幾乎難以區別。梁琨說,像小玉這樣因雌激素刺激造成的假性宮頸糜爛患者并不少,多見于青春期少女、妊娠期婦女、經常服用避孕藥的女性,因為她們體內雌激素都較高。
假性宮頸糜爛只要排除炎癥及癌變,不需太緊張和過度治療,特別是妊娠期婦女由于生理原因,宮頸會充血、水腫,治療反而會造成不良影響,導致流產、早產等。一般來說,只要激素恢復正常,癥狀就會消失。但定期檢查還是必要的,以防漏診、誤診。
疑問二:
宮頸沒有糜爛怎么會是宮頸癌?
病例:38歲的阿玲(化名)對自己的夫妻生活一直很滿意,很少覺得不適。在今年的單位體檢中,她卻被查出得了宮頸癌Ⅱ期。令人驚訝的是,阿玲的宮頸表面在醫生肉眼觀察下非常光滑,沒有一點糜爛的癥狀,這樣也會得宮頸癌嗎?
解答:宮頸光滑≠宮頸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