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脫垂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那么什么原因引起子宮脫垂的呢?子宮脫垂又更偏愛于哪種年齡的女性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要預防子宮脫垂,除了女性要加強青春期、孕期保健外,還要注意做好產褥期保健。產婦從胎盤娩出后, 到生殖器官恢復到非妊娠狀態,一般需6~8 周。這段恢復過程,稱產褥期。在產褥期,婦女的生理變化較大,該期若未引起重視,最容易發生子宮脫垂。
如今,子宮脫垂的好發人群轉向更年期與老年期婦女,較以前發病年齡有所推遲。由于子宮脫垂絕大多數是分娩創傷的結果,因此是一種可以預防的疾病。女性產后若盆底肌或產道被損傷,必須及時修復。子宮脫垂常發生于晚年,這是因為女性年老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宮支持組織萎縮和缺乏張力。同樣道理,體質虛弱或先天性盆底組織發育異常的婦女,即使年輕、未婚、未孕亦可發生子宮脫垂。
分娩時,過早下迸、 急產、滯產,尤其是困 的陰道手術產,都有可能使子宮韌帶、子宮旁組織和骨盆底肌肉與筋膜過度伸展或撕裂。產后如不注意保健,這些組織的產傷恢復不良,將成為日后子宮脫垂的主要因素。產后如經常仰臥,由于支持組織松弛,子宮常向后傾。子宮后傾的結果使子宮軸與陰道軸一致,為子宮脫垂創造了條件。另外,產后如過早參加重體力勞動,或有慢性咳嗽、習慣性便秘,或長期從事蹲、站工作,可迫 使腹壓增加,引起子宮向下移位。
要預防子宮脫垂,除了女性要加強青春期、孕期保健外,還要注意做好產褥期保健。產婦從胎盤娩出后, 到生殖器官恢復到非妊娠狀態,一般需6~8 周。這段恢復過程,稱產褥期。在產褥期,婦女的生理變化較大,該期若未引起重視,最容易發生子宮脫垂。
另外,哺乳期間卵巢功能下降。尤其產后長期哺乳,可因卵巢功能 期處于低落狀態而導致子宮萎縮,子宮的支持結構和懸吊裝置松弛無力,盆底肌肉的張力和彈性減退。在這種情況下,如遇到增加腹壓或體姿用力等外因條件,均可誘發子宮脫垂。切記:做好婦女哺乳期保健,是預防子宮脫垂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