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女性的生理期分為經期、排卵期、黃體期,如果排卵以后沒有受精則會形成月經,而且排卵期在一個生理周期的中間,排卵期之后便是所謂的“安全期”,于是很多女性就利用這個安全期來避孕,但是,真的可靠嗎?欲知詳情,請往下看吧。
安全期易推算但準確率不高。所謂的安全期是相對易受孕期而言的,女性排卵雖然只是一個瞬間,但卵子排出后可存活1-2天,而精子的受精能力多在排卵后的24小時之內,超過2-3天精子即失去與卵子結合的能力。因此,在排卵前2-3天和排卵后1-2天性交,都有可能受孕,這個時間段叫易孕期或危險期。而相對而言的就是坊間所說的安全期了。
關于安全期的計算,網上的算法都是基于阿基諾法,也就是日歷表法的原理,排卵通常發生在下次月經前14日左右,據此推算可以出排卵前后4-5日為易受孕期,其余時間就是所謂的安全期。
但這種方法只適用于生理期十分規律的女性,很多女性也知道,自己的生理周期“抽風”起來,實在是沒有什么章法可言,理論上印證了這一點,女性的排卵日期跟情緒、環境都有關系,也會因此而有所改變。比如分隔兩地的情侶或夫妻久別重逢,女性很可能因為突發事件導致體內垂體-下丘腦-卵巢軸出現改變,從而發生超前排卵等的現象,最終出現本來安全期卻意外受孕的情況。
由此可見,利用安全期來進行避孕是件不太靠譜的事兒,所以,女性朋友們切不可以為到了安全期就真的安全無虞了,要想有效的避孕,最好的辦法還是同房時采用避孕套和口服避孕藥,希望朋友們能夠采納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