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專家指出在妊娠 24 周以前,采用人工方法,把已經發育但還沒有成熟的胚胎和胎盤從子宮里取出來,達到結束妊娠的目的,稱為人流。專家還介紹說人流按妊娠月份大小可分為早期人流和中期引產。妊娠12 周前做人流稱為早期人流產;妊娠12-27 周做人流稱為中期引產。但是也存在個體差異,因而手術選擇的時間也可能是不一樣的。
早期人流和中期引產在時間和手術方式上,是嚴格區別的。根據胚胎發育的不同階段,人流方式是不相同的。
1 — 7 周:藥物流產
藥物流產就是不用人工負壓吸引手術,而是通過內服或外用藥物,使妊娠自行結束的方法。常說的藥物流產是指孕早期 ( 懷孕七周內 ) 采用以米非司酮為主的流產方法。米非司酮為抗孕激素類藥物,其主要功能是作用于子宮內膜,導致胚胎組織壞死,并激發前列腺素產生,引起子宮、腸管等平滑肌的強烈收縮,使得新生的胚胎像剛出生的幼苗一樣被連根拔掉,并迅速由子宮腔經陰道排出。藥物流產適應于確診為早孕 49 天以內,年齡在 40 歲以下,對人工流產手術恐懼的孕婦;或經醫生檢查不宜進行人工流產手術的高危妊娠,如產后、近期做過人工流產、一年內流產兩次、子宮畸形、生殖道畸形的孕婦。若有糖尿病、甲狀腺疾病、高血壓、血液病、心臟病、哮喘、青光眼、過敏體質、帶環妊娠、每天吸煙 10 支以上或嗜酒的孕婦不適宜藥物流產。
5 — 10 周:吸宮術
這是目前國內外最普遍采用的,終止早孕 ( 從未次月經第一天算起停經 10 周 ) 的方法是負壓吸宮術,就是用負壓將子宮內的妊娠產物吸出以使妊娠終止。這種方法操作簡便,手術時間短,流產效果好。但負壓吸宮手術也有一些不盡人意之處,比較常見的問題是婦女在手術過程中會感到疼痛。引起疼痛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牽拉宮頸時由于子宮位置的變動可使入感到不適,吸管進入官頸口或以擴張器擴張宮口時均可產生較明顯的下腹脹痛不適。以負壓吸引官內妊娠物時子宮收縮也使婦女感到疼痛,如同時并發有心律紊亂血壓下降、出汗、面部蒼白、嘔吐、頭暈、胸悶等癥狀,稱為人流綜合癥,其發生率約為 10 %。其他負壓吸宮并發癥還可以有術時子宮出血、子宮穿孔、宮頸裂傷等,這些合并癥的發生率非常低,但會給婦女的健康造成損害。由于使用負壓,還容易使蛻膜組織隨血液逆流入腹腔,造成術后的子宮內膜移位癥。近年負壓吸宮術后由于子宮過度屈曲或官腔粘連造成的宮殿腔積血也引起了人們的注思。
隨著科技的發達,在吸宮術的基礎上,醫生們利用了麻醉、 B 超、宮腔鏡等技術,以及吸宮材料(如微管的使用)的改進,使得吸宮術的副作用大大減少。目前,很多醫院提倡的無痛人流、超導可視無痛人流等,其實都是吸宮術手術的完善。
10 — 14 周:鉗夾術
妊娠 10-14 周時,因胚胎逐漸長大,胎盤已經形成,子宮也隨著長大,時做 人工流產不宜用簡單的吸宮術,而需要采用鉗刮人工流產。該手術難度大,出 血多,恢復也比較慢,對身體有一定影響。
14 — 24 周:中期引產術
妊娠超過了 14 周就不能作上述幾種人工流產,而必須住院作引產手術。這一時期的特點是胎盤已經形成,胎兒較大,骨骼變硬,娩出時需要充分擴張子宮頸。另外,于子宮增大,子宮壁充血變軟,手術時容易損傷子宮壁,因此中期引產要比早期人工流產難度大,并發癥多,故應盡量做早期人工流產。
人工流產是女性避孕失敗不得已的一種補救措施,這一手術相對安全、簡便,因而在臨床上也是常用的中止妊娠的手段。但應當明確的是,人工流產只是一種補救手段,而決非首選的上策。這是因為,人工流產并非沒有任何副作用,它有可能引起感染、出血、繼發性不孕、盆腔淤血綜合征、子宮內膜異位癥、自然流產、早產等一系列并發癥,嚴重者還有可能因出血過多導致死亡。這種說法并非危言聳聽,在臨床上這樣的教訓是有過的。
在妊娠10 周以內做人工流產最為適宜。因為人工流產手術越早就越簡單、越安 全;反之,手術就復雜,手術后康復時間也就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