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是子宮內膜在卵泡激素作用下發生的周期性剝脫出血。女子進入青春期后,每個月會有一個卵泡發育成熟,并排出一個卵子,并在激素的作用下使子宮內膜發生增生、變厚、腺體增多等變化,從而為受精卵著床做好準備。如果卵子沒有受精,黃體則開始萎縮退化,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下降,子宮內膜失去激素的支持,便萎縮、壞死、脫落和出血,血液從陰道流出,這便是月經。一般月經發生在排卵后的14天左右。整個月經周期卵泡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一方面受腦垂體的促性腺激素支配,另一方面又通過正負的反饋作用影響下丘腦——腦垂體的激素分泌,同時月經周期又受外界環境、精神因素及其它內分泌腺體功能的影響,并與大腦皮層對內分泌的調節活動有關。這是一個大腦皮層——丘腦下部——腦垂體——卵巢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精確的動態平衡系統,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障礙都會帶來卵巢功能的紊亂,出現排卵和月經的異常。從這些生理常識可以看出,如果不具備一定的知識,并借助可靠的精度較高的輔助檢測手段,是很難準確地把握排卵期的。夫妻缺少經常的共同生活,這樣可能會帶來女方的情緒波動,從而影響排卵和月經,因此,更需要嚴格地掌握和運用避孕措施,防止計劃外的意外妊娠。避孕的方法較多,可以根據夫妻的意愿和身體情況進行選擇,而成功的避孕主要取決于兩點:首先是避孕的意識和知識;其次是堅持正確地運用避孕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