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腳氣病的選藥關鍵有哪些
日常生活當中,患上腳氣病的人群很多,但是出現了腳氣病之后,會造成腳丫糜爛,腳趾疼痛,對患者的生活是一種危害,平時應該全面進行治療,要注意一些常見的治療方法,患上腳氣病選藥是關鍵,大家需注意合理治療,為了避免造成疾病反復出現,患上腳氣病的選藥關鍵有哪些?
一、含激素藥不可選:激素軟膏是最大的“幫兇”。專家指出,激素類藥品雖能解除過敏性瘙癢,但所含激素更成了真菌的營養劑,使真菌肆意繁殖。因此,要用不含激素的腳氣藥等。
二、藥效持久,更易治愈:腳氣藥的藥效持續時間往往不被患者重視。而事實上,如藥效時間短,不僅因每天需多次涂抹而造成麻煩,更因無法持久殺菌而影響治療效果。
三、滲透皮膚7層,殺菌更徹底:人的皮膚共有7層,腳氣真菌遍布每一層。若藥物不能滲透到皮膚最深層,腳氣看上去好像治好了,其實皮膚深層還“潛伏”著大量真菌,當身體免疫力降低或再次遇到高溫潮濕環境時,腳氣會再次發作,甚至比前一次更嚴重。因此,要選擇能滲透皮膚7層的腳氣藥。
【病因】
(一)攝入過少。每天正常成人男性攝入需要量為1.2~1.5mg,女性1.0~1.1mg,與能量需求有關,一般不低于0.5mg/1000千卡。維生素B1在酵母,動物組織,豆類,花生,麥類,糙米中含量豐富,谷物精制后或貯存不當,發霉變質,維生素B1。可喪失。硫胺素為水溶性維生素,在堿性條件下不耐高溫,因此蒸煮烹調不當可隨米湯與菜湯流失或被破壞。此外,食欲減退,大量飲酒,長期靜脈營養患者可致維生素B1攝入不足。
(二)需求量增加。在生理情況下,如生長發育旺盛期,妊娠哺乳期,強體力勞動與運動者,或以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蛋白質飲食結構為主者,維生素B1需求量增加。在病理情況下,如甲狀腺毒癥,長期發熱,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時,維生素B1需求量亦增加。
(三)吸收障礙。維生素B1根據濃度高低不同,分別以被動擴散與主動轉運形式在小腸吸收,體內儲存量少。慢性腹瀉,腸結核,腸傷寒等疾病可致維生素B1。吸收障礙。酗酒,慢性營養不良及葉酸缺乏者亦可存在吸收障礙。酒精性肝病患者除了吸收障礙外,還伴有硫胺素轉變為焦磷酸硫胺的中間代謝障礙。
(四)分解增加。進食某些含硫胺素酶的食物,如生魚片,牡蠣,蝦,咖啡,茶以及其他植物,可氧化維生素,使體內硫胺素水平下降。
(五)排泄增加。維生素B1在尿中的排泄形式主要為硫胺素本身(由腎小管排泌)以及乙酰化衍生物,醋酸噻唑衍生物等。在使用利尿劑時,可使維生素B1喪失過多。此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腹瀉時也可致維生素B1喪失。
患者需要注意治療方案,而且要注意自身的變化,有效進行緩解病情,平時也要注意一些調理方式,合理的飲食,日常生活當中,也要注意多休息,盡早治療,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以免造成病情反復,要注意自己的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