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腳氣病后會出現哪些表現
我們大家在生活中保持足夠的營養支持,使其身體才不會被各種疾病侵襲,但現在有很多人們體內極度缺乏維生素B1元素,使之這很容易引發人們發生腳氣病困擾,造成身體乏力、精神萎倦和哭聲無力等很多極大不適,這通常都是不了解表現癥狀而引起的。那發生腳氣病后會出現哪些表現癥狀呢?
1、嬰兒腳氣病發病常很突然,以神經系統癥狀為主者稱腦型;突發心力衰竭者稱心型。年長兒癥狀近似成人,以水腫和多發性神經炎為主。年長兒患周圍性神經炎者呈現蹲踞時起立困難、膝反射消失、擠壓腓腸肌疼痛。
2、常有乏力、精神萎倦、食欲不振、嘔吐、腹瀉或便秘,伴腹痛、腹脹、體重減輕、生長發育滯遲等。可早期出現下肢踝部水腫,甚至延至全身,或伴發心包、胸腔、腹腔積液。
3、常先表現煩躁不安、哭聲嘶啞,以至失音,繼而神情淡漠、反應遲鈍、喂食嗆咳、嗜睡,嚴重時發生昏迷驚厥。有時昏迷驚厥可突然發生。
4、常突發心力衰竭,嬰兒煩躁不安、尖叫、嗆咳、氣促、出冷汗、唇指(趾)青紫。
5、孕母缺乏維生素B1,新生兒可患先天性腳氣病,表現為哭聲無力、神情萎靡、吸吮力弱、水腫、嗜睡。
早期維生素B1缺乏可表現為食欲減退,乏力,頭痛,肌肉酸痛,體重減輕等。隨著病情加重,可出現典型的心血管系統與神經系統癥狀。
(一)神經系統 中樞與周圍神經系統損害,稱為"干性腳氣病"(dry beriberi)。維生素B1缺乏引起的周圍神經系統病變典型表現為上升性對稱性的感覺,運動及反射功能受損。起病多從肢體遠端開始,下肢多見于上肢,可有灼痛或異樣感覺,呈襪套型分布,逐漸向肢體近端發展,原來感覺過敏處漸趨遲鈍,甚則痛覺,溫覺及振動感覺依次消失。伴肌力下降,肌肉酸痛,以腓腸肌為著,上下樓梯困難。繼而足、趾下垂,肌肉攣縮,臥床不起。腱、膝等反射功能少數初期亢進,但一般以后均減退或消失,部分患者治愈后反射仍不能完全恢復。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可累及迷走神經,視神經,動眼神經,外展神經,聽神經,喉返神經,膈神經等。表現為"Wenicke-Korsakoff"綜合征。癥狀包括嘔吐,眼球震顫(水平多于垂直震顫),眼肌麻痹,發熱,共濟失調,神志變化,進而昏迷,亦可伴有記憶缺失,學習能力下降及虛構癥等。
(二)心血管系統 心血管系統損害稱為"濕性腳氣病" (wet beriberi)。表現為心臟擴大,周圍血管擴張,靜息時心動過速,氣促,胸痛,水腫。如不及時治療,可致急性心力衰竭,往往突然發生,病情危急,呼吸極度困難,心率加速,心濁音界向二側明顯擴大,心音呈鐘擺音,心前區有收縮期雜音,肺動脈第二心音亢進。動脈壓稍低,脈壓差大,靜脈壓顯著升高,頸及股動脈搏動增強。肝臟腫大,全身浮腫,少尿。心電圖示心動過速,P-R間期縮短,T波雙相或倒置,低電壓,Q-T間期延長。嬰幼患兒以心臟累及為主,表現為食欲不振,嘔吐,煩躁不安,失眠,發展迅速可致角弓反張,抽搐,心力衰竭,可致死亡。患兒母親常系隱性或有臨床表現的腳氣病患者。
臨床診斷 主要依據營養缺乏史與臨床表現。周圍神經炎的診斷可用下法測定:①蹲踞試驗,病人取蹲踞姿勢時,即覺小腿疼痛、起立困難,常用二手支持膝部幫助起立;②腓腸肌擠壓時有疼痛;③足背、踝,小腿下部觸覺及痛覺減退;④踝、膝反射異常,大都減退或消失。暴發型腳氣病性心臟病的診斷依據為:①有3個月以上的維生素B1營養缺乏史及周圍神經炎的征象;②急驟發生的高輸出量型心力衰竭,伴有煩渴;③心臟增大,節律規則,無其他病因可查;④對于可疑病例立即作治療試驗,本病在治療后癥狀迅即改善。
上述就是有關引發腳氣病后,為之所出現的表現癥狀,特別是生活中的嬰幼兒家長一旦發現了有乏力,并且時常感到精神萎靡和煩躁不安等異常時,使其此時家長就應積極地到正規醫院進行詳細檢查,使之徹底做好有效的詳細確診方案,繼而積極地給患者進行加以醫治。
-
腳氣是有什么原因引起的呢?糜爛型:常發生在第三與第四,以及第四與第五腳趾間,初發時,腳趾間潮濕,浸漬發白,待干涸脫屑后,脫去皮屑為濕潤、潮紅的糜爛
-
兒童容易患腳氣病是為什么?兒童容易患腳氣病是為什么?在食用精白米地區,特別是習慣吃蒸飯和米湯的地區的小孩,常有輕度腹瀉、聲音嘶啞、煩躁、夜間啼哭、
-
常吃大米易患腳氣病?常吃大米易患腳氣病?有科學依據嗎?首先我們來看下易患腳氣病的原因有哪些吧?
-
嬰兒腳氣病的癥狀有哪些?嬰兒腳氣病的癥狀有哪些?相信這是許多媽媽們想要知道和需要知道的問題,小編收集了些嬰兒腳氣病的癥狀,希望可以幫助媽媽們治療
-
腳氣病與腳氣具體有哪些不同點腳氣病的危害大家比較清楚了,相信許多人都有接觸過這種疾病吧。這種疾病發作的時候伴有瘙癢,讓許多患者都難以忍受。而我們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