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病患者做好哪些防護措施
腳氣病的出現會有一些癥狀表現出來,足夠了解自己體質的人們,就能夠在腳氣病早期癥狀發生的時候,及時地得到重視,特別是要認清楚這項傳染性較強的疾病類型,進行正確的防護,那么,腳氣病患者需要做好哪些防護措施呢?
(1)胃腸道癥狀:可有厭食、腹脹、消化不良、便秘等癥狀。
(2)神經精神系統:最初表現下肢軟弱無力,常有沉重感,肌肉酸痛等,也可有頭痛、失眠、不安、易怒、健忘等。隨著病情的發展,出現運動和感覺障礙,踝及足麻木和有灼痛感,肌肉有明顯的壓痛。且可有足趾的背屈動作受阻。跟腱和膝反射初期增強、后漸減弱,最終消失。以后向上發展至腿伸、屈肌受累,出現足和趾下垂。重者手臂肌肉也可同樣受累。這些癥狀為典型的上行性對稱性周圍神經病變表現。病程長者還可有肌肉萎縮、共濟失調,異常步態等。OKeeffe報道,維生素B1缺乏的老年住院患者有譫妄、膝反射消失者分別為76%與41%,而維生素B1正常者譫妄、膝反射消失分別為32%與10%。其差異明顯。
幾個腳氣病的食療方法
1、米皮糠 含有極為豐富的維生素B1。唐·孫思邈《千金翼方》:“治腳氣病常作:米皮糠五升,以水一斗,煮取七升,去滓,煮米粥常食之,即不發。”對于妊娠婦女腳氣病浮腫,可以用糯米糠犧、發芽小麥等量,磨粉做1團子,蒸熟食之,每日吃3~5個。
2、小麥麩 又稱麩皮,小麥皮。《藥物圖考》中說小麥中含有一種生活素,有和緩神經的功效。現代醫學證實,小麥皮中含有多量的維生素B1,有防治腳氣病、末梢神經炎的作用。對腳氣浮腫,民間習慣用小麥麩炒黃,加紅糖適量,拌勻,大棗湯沖服,每次60克,1日2次,頗有效益。
3、豌豆 腳氣病均宜食用,宋代《圣濟總錄》中早有“治腳氣病抬肩喘”的記載。相似于濕性腳氣病的氣促現象,可經常用青豌豆煮熟淡食。花生 據《現代實用中藥》記載,花生適宜腳氣病人服食,并介紹一種方法:“腳氣病:生花生仁(帶衣用)15克,赤小豆15克,紅皮棗15克,煮湯,一日數回飲用。”
4、赤小豆 能利水消腫、解毒去濕、健脾益氣,適宜腳氣病浮腫者食用。《圣濟總錄》曾有赤小豆為主,配紫蘇葉、桑根白皮,治療“腳氣氣急,大小便澀,通身腫,兩腳氣脹,變成水者”的記載,根據癥狀描述,相似于混合型腳氣病之重癥。《食療本草》:“和鯉魚爛煮食之,甚治腳氣及大腹水腫。”民間常用赤小豆60~120克,煮爛食,1天2次,連吃數天。或用赤小豆60克,同冬瓜250克,一同煨爛服用。
5、薏苡仁 能健脾,利濕。《食療本草》說它能“去干濕腳氣”。《本草正義》:“薏苡,味甘淡,能利關節,除腳氣,治痿弱拘攣濕痹,消水腫疼痛。”《藥品化義》:“用治腳氣病腫痛,倍用無不效。”尤其適宜腳氣水腫者食。
6、黃豆 含豐富的蛋白質,是一種高植物蛋白食品,同時還含多種維生素等。將黃豆做成豆腐、豆漿、豆腐腦、豆腐干等豆制品,經常食用,適宜腳氣病的防治。
7、田螺 能清熱、利水。《本草拾遺》:“煮食之,利大小便,腳氣沖上,腳手浮腫。”田螺含豐富的蛋白質,也含一定量的硫胺素,對腳氣病浮腫者尤為適宜。
8、青魚 含豐富的蛋白質和多量的維生素B1,能益氣化濕。《食療本草》:“青魚和韭白煮食之,治腳氣腳弱,煩悶,益心力。”《開寶本草》:“青魚主腳氣濕痹。”所以,無論干濕腳氣,皆宜食用。
9、鯉魚 能利水、消腫、補虛,是一種高蛋白飲食。《本草綱目》:“鯉,其功長于利小便,故能消腫脹、腳氣之病。”尤其適宜腳氣病浮腫之人服食。
10、冬瓜 能利水,又含有許多維生素,冬瓜中的含鈉量也較低。所以,特別適宜腳氣病水腫者食用。可用冬瓜50~500克,煮濃湯,1日2~3次飲服。也可選用冬瓜皮煎水喝。
溫馨提示,如果腳氣病的長時間發生,不僅會導致人們肌肉出現萎縮現象,同時也會讓患者的情緒比較低落,甚至會出現嚴重的自卑心理,都會對日常生活以及工作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特別是要注意身體檢查,及時的補充身體所需的維生素b1元素。
-
堅持使用抗真菌藥物可預防腳氣病腳氣病的發病群體不分男女老幼,都會受到它的危害。生活中,許多人因為分不清什么是腳癬,什么是腳氣,因為腳癬也常常被人稱為腳
-
腳氣該怎么預防?在夏季,腳氣這種疾病是一個多發季節,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做好腳氣的預防工作呢?下面為您介紹幾種方法。
-
腳氣病的預防該怎么做腳氣病給患者帶來的危害較大,有的甚至會因此而死亡,做好腳氣病的預防工作,才能有效的避免腳氣病的危害。
-
腳氣病如何預防腳氣病主要是缺乏維生素B1導致的,“嬰兒型”嚴重,不及時搶救會導致死亡,腳氣病的預防是有必要的。
-
如何避免嬰兒患腳氣父母一方是腳氣患者的,一定要注意將孩子的洗漱用品與大人嚴格分開。孩子洗澡、洗腳后,要用棉簽把腳趾縫里的水擦干,尤其是較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