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溝肉芽腫的發病源
腹股溝肉芽腫又稱性病性肉芽腫,亦稱熱帶腹股溝肉芽腫或第五性病,或杜諾氏病等,主要在熱帶和亞熱帶流行,男性青壯年較多見。肉芽蟲英模桿菌是致病菌。病變表現為皮膚及粘膜呈無痛性進行性匍行性增生性潰瘍。往往由***傳染,也可自身感染,但也有由非性接觸而得病者,有人認為陰虱可能為傳播此病的媒介。腹股溝肉芽腫患者的病變部位以生殖器為主。男性好發于包皮、冠狀溝、陰莖體、陰莖頭及系帶,女性則好發于小陰唇、陰盾系帶、大陰唇。生殖器以外部位有肛周、腹股溝,也可發于口、唇或咽喉粘膜上;少數病人的損害發生于軀干及四肢。子宮、輸卵管、卵巢、膀胱及直腸偶然發生損害。患者感染肉芽腫英膜桿菌后,潛伏期約為l-10周,平均17天,初起是水泡,血疹或結節損害,伴有劇癢,經搔破或漬破形成潰瘍,表面柔軟,有黃色分泌物滲出,其分泌物傳染性強,往往容易感染,在潰瘍周圍出現多個損害,數個潰瘍相融合逐漸擴大,潰瘍底面組織增生,形成肉芽腫隆起,易出血。腹股溝肉芽腫潰瘍的特點是潰瘍呈肉紅色,膿液臭,潰瘍不斷向周圍擴展,逐漸組織纖維化,疤痕形成以及疤痕攣縮。可致淋巴管阻塞而出現橡皮腫性陰唇炎及肛門、陰道或尿道狹窄等癥狀。病灶通過血行或淋巴途徑播散而侵犯內臟器官,可見發熱、貧血、多發性關節炎及骨髓炎,甚至發生系統性杜凡諾氏病,出現腸、肝及腎病變。此病的病性發展時快時慢,如不醫治,可遷延10-20年不愈。有的經多年遷延后發生惡病質,因繼發感染而死亡。慢性潰瘍也可演變成鱗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