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的后遺癥都有哪些呢?
專家說中風后遺癥是患者最不想看到的,后遺癥的發生給患者的行動帶來了很大的不便,由于病情的嚴重程度不同,所以患者的中風后遺癥也有所不同,患者常出現的有肢體麻木、周圍性癱瘓、嘴歪眼斜等,具體內容下面為您詳細介紹。
麻木
患側肢體,尤其是肢體的末端、如手指或腳趾、或偏癱側的面頰部皮膚有蟻爬感覺,或有針刺感,或表現為刺激反應遲鈍。麻木常與天氣變化有關,天氣急劇轉變、潮濕悶熱,或下雨前后,天氣寒冷等情況下,麻木感覺尤其明顯。
嘴歪眼斜
一側眼袋以下的面肌癱瘓。表現為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露齒。鼓頰和吹哨時,口角歪向健側,流口水,說話時更為明顯。
中樞性癱瘓
中樞性癱瘓,又稱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或稱痙攣性癱瘓、硬癱。是由于大腦皮層運動區錐體細胞及其發出的神經纖維——錐體束受損而產生。由于上運動神經元受損,失去了對下運動神經元的抑制調控作用,使脊髓的反射功能“釋放”,產生隨意運動減弱或消失,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出現病理反射,呈痙攣性癱瘓。
周圍性癱瘓
周圍性癱瘓,又稱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或稱弛緩性癱瘓、軟癱。是因脊髓前角細胞及腦干運動神經核,及其發出的神經纖維——脊骸前根、脊神經、顱神經受損害產生的癱瘓。由于下運動神經元受損,使其所支配的肌肉得不到應有的沖動興奮,臨床上表現為肌張力降低,反射減弱或消失,伴肌肉萎縮,但無病理反射。
肩手綜合癥:其發生率在20%左右,最早在發病后3天,遲至6個月后發生。74.1%在病后3個月內發生,一旦發生肩手綜合癥,應及時治療。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目的是減輕浮腫及疼痛。
肩關節*位:其發生率在60-70%多數在病后3周內。特別在上肢松弛狀態下發生。因為穩定肩關節的周圍肌肉,如崗上肌,崗下肌,三角肌,胸大肌,胸小肌的松弛,使固定肩關節的穩定機構強度降低,加上患側上肢的重力牽引使其向下移位,使肩關節脫離正常位置所致。
足下垂內翻:在中風后身體有一個自然恢復的過程,出現肌肉緊張,會逐步出現足下垂內翻,影響今后腳掌著地步行功能,所以同樣需要早期康復糾正逐步出現的肌張力升高,若單靠運動糾正不行,則需佩帶足托,減少痙攣,改善步行功能。
誤用所致痙攣:如上述中風后,身體有一個自然恢復的過程,出現肌肉緊張,輕微活動,患者因此會欣喜若狂,反復多次自行訓練。上肢的屈伸及手的抓握就不知這是誤用、誤練,易造成肌肉痙攣,由于反復痙攣,可能使肢體功能停留在此階段,無法繼續恢復,所以一定要在治療師指導下循序漸進。
以上介紹的是中風后遺癥的表現,專家說一旦出現了以上并發癥,那么就要積極的進行康復治療,康復的治療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期間需要家屬和患者的共同配合,才能早日從中風后遺癥中走出來。
-
你知道腦中風有哪幾種后遺癥嗎說到腦中風,是人們都比較熟悉的,這不僅僅是一項生活中比較常見的腦科的疾病癥狀,同時疾病的嚴重發作也會給人們留下一些后遺癥
-
詳細了解腦中風的后遺癥患上了腦中風這種疾病之后,患者也有可能會出現一些后遺癥,比如大多數的患者在康復之后都會出現行動不便,語言障礙或神志不清的
-
講解腦中風帶來的危害大家對于腦中風這種疾病都是非常熟悉的,因為中老年朋友患上這種疾病的幾率也非常的高,很多的患者在確定自己患上這種疾病之后,
-
中風的具體原因是什么呢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的人患有中風這種疾病,我們首先要了解預防這種疾病我們該怎樣去做?對于患者來說,我們一定要定期的做一些復
-
哪些疾病患者容易中風呢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的人患有中風這種疾病,有關于中風在夏天來說是比較高發的,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它的一些癥狀表現。對于心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