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心理治療麻風病的重要性
麻風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一旦患有麻風病以后,一定要及時的治療,避免傳染給他人,另外對于患了麻風病的患者,也要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疾病,及時的治療,這樣才有利于病情恢復,下面我們請專家說一下,心理治療麻風病的重要性。
麻風病不僅給患者帶來生理上的痛苦,而且還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和行為問題。麻風病患者遇到的最主要問題是遭受歧視,精神受到巨大的創傷。病人常發生恐懼、自責、自卑和抑郁等心理變化,在行為上表現為冷漠、孤僻、逃避,甚至對社會產生憤恨、攻擊。國內的調查發現:近70%的麻風病患者具有自殺的意念,為健康人的17倍。
麻風病人的心理改變取決于家庭和社會的態度以及患者本身的心理素質。有些病人不愿將病情告訴家庭成員和朋友,愿意接受長期的保密治療,因而長期存在恐懼、自責、自卑、抑郁的心理問題。他們既怕周圍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后歧視和排斥自己,又怕自己的病對家庭、子女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病人希望能夠盡快地擺脫麻風這一“污名”,或者遠走他鄉,斷絕與麻風病防治人員的聯系。
麻風病人心理康復的原則應視不同對象、不同時期、不同心理變化,給予科學的宣傳、勸解,給予心理康復指導和物質生活上的幫助。
要對公眾、病人和其家庭成員宣傳麻風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學知識,使全社會認識麻風病不是一種“可恥的疾病”,形成一個讓麻風病人能毫不猶豫地接受診治的社會氛圍。社會、社區、家庭和廣大民眾應主動地關心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注重病人的隱私權,增強其心理抵御能力,提高治療和康復的效果。
耳部麻風:病變多發生于耳廓、耳屏,很少侵及外耳道。中耳及內耳發生麻風病變者,迄今尚無報道。初起耳部發癢,有燒灼感,繼而發生麻木。耳部增厚,耳垂腫大,亦常出現耳屏增厚及耳道內毛脫落。后期耳部枯萎變薄,或發生潰瘍致有瘢痕粘連或缺損。
疾病描述
麻風是由麻風桿菌感染引起的一種接觸性慢性傳染病,經侵犯皮膚、粘膜及周圍神經為主,亦可累及深部組織和器官,麻風桿菌主要是特別破損的皮膚或粘膜進入*,本病既不胎傳,也不遺傳。
癥狀體征
耳部麻風為全身性皮膚麻風的局部表現,多發生于耳廓及耳屏,很少侵及外耳道,中耳及內耳尚未見及發生麻風病變的報道,外耳麻風初起時為皮膚結節,可發展為瘤樣,亦可形成潰瘍和瘢痕,導致組織缺損,初起時有耳部灼熱感,發癢,繼之發生麻風。
耳大神經可因麻風病變侵犯而增厚粗大,面神經可因病變侵犯刺激發生痙攣,亦可因病變壓迫出新周圍性面癱,痙攣與面癱同時出現是麻風性面癱的特征。
疾病病因
麻風桿菌感染引起。
病理生理
初起時為皮膚結節,可發展為瘤樣,亦可形成潰瘍和瘢痕,導致組織缺損,初起時有耳部灼熱感,發癢,繼之發生麻風。
耳大神經可因麻風病變侵犯而增厚粗大,面神經可因病變侵犯刺激發生痙攣,亦可因病變壓迫出新周圍性面癱,痙攣與面癱同時出現是麻風性面癱的特征。
診斷檢查
根據麻風病接觸史、慢性病程,全身皮膚,粘膜或周圍神經損害,在病變部位取分泌物或活提組織檢查,找到麻風桿菌即可確診,晚期麻風須與結核、梅毒相鑒別。
治療方案
以全身抗麻風療法為主,輔以耳鼻咽喉各部的局部對癥治療。
保健貼士
1、要控制和消滅麻風病,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貫徹積極防治,控制傳染的原則,執行邊調查、邊隔離、邊治療的做法。
2、發現和控制傳染病源,切斷傳染途徑,給予規則的藥物治療,同時提高周圍自然人群的免疫力,才能有效的控制傳染、消滅麻風病。
3、鑒于目前對麻風病的預防,缺少有效的預防疫苗和理想的預防藥物。因此,在防治方法上要應用各種方法早期發現病人,對發現的病人,應及時給予規則的聯合化學藥物治療。
4、對流行地區的兒童、患者家屬以及麻風菌素及結核菌素反應均為陰性的密切接觸者,可給予卡介苗接種,或給予有效的化學藥物進行預防性治療。
溫馨提示,麻風病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重視,包括世界衛生組織也都在研究治療麻風病的一些方案,所以大家患上這種疾病以后,一定要及時的治療,它具有很強的傳染性,為了我們自身的健康,在日常生活里我們一定要多加預防麻風病的發生。
-
麻風病患者要注意哪些事項呢麻風病不僅危險,同時還具有較強的傳染性,當疾病發生之后,患者會遭受到痛苦的折磨,家人們也是備受打擊,既要照顧到患者的情緒
-
治療麻風病注意的事項是哪些麻風病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傳染性疾病,因為它的傳染性比較強,所以大家對于麻風病也很重視。很多患者在患有麻風病時會出
-
談談治療麻風病注意事項是哪些麻風病出現以后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因此這種疾病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大家在生活中對于麻風病應該及時的了解,這樣既可以幫助我們
-
麻風病都有哪些診斷方式呢麻風病對于患者的危害是比較嚴重的,不僅影響到了身體健康,同時也會在心里留下陰影,特別是要注意鑒別方式,患了麻風病的癥狀,
-
治療麻風病應該注意的事項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的人患有麻風病這種疾病,對于治療麻風病需要注意的事項主要有,在沒有搔癢的慢性皮膚疾病,應想到是否是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