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證熱”讓人汗顏
既有數學、英語等學科類競賽獎項,又有書畫、朗誦、聲樂等才藝證書 不少小學生很“全能”,獲獎證書裝滿了家里幾個抽屜。近日,記者在武昌武珞路奧山中學、糧道街厚樸中學“小升初”咨詢現場采訪發現,有小學生每年要“掙”10個證書! (荊楚網消息)
“考證熱”由來已久了。原來只存在于大學里的“考證熱”,不知何時已經流行到了小學。武昌區曇華林小學一個六年級的學生,到目前獲得了59個證書。這些證書不僅有學校中的“星級學生”、“三好學生”、“守紀小模范”等,也有校外的諸如“作文競賽一等獎”、“繪畫比賽一等獎”等獎項。59個,很多人一生的證書未必有這么多,而現在的小學生一年平均就要拿十個,這對于還上小學的孩子來說是一個多大的挑戰。
我國的九年義務教育施行以來,小學生都能進入中學繼續學習。但是“能上中學”和“上好的中學”存在很大的差別。在望子成龍的中國,很多父母都把讀書看做孩子最好的出路。從“天價幼兒園”到各類培訓,家長在孩子身上費盡心思。證書真的那么有用嗎?過猶不及的道理大家都懂,小學生還處于學習的初級階段,過多過度的學習可能會使他們產生厭學心理,這對他們今后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考證熱”顯示了家長對于孩子培養存在的盲區。小學生不是證書越多就越好,花在證書上的時間過多不僅犧牲了孩子休息的時間,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嚴重的話在孩子們心理都會蒙上陰影,染上功利意識,價值觀出現問題。小學生還小,沒有判斷事物的能力,參加各種培訓也只是為了滿足父母的要求,學習的效果可想而知。大人出于讓孩子讀上好中學的初衷,強迫孩子學習,揠苗助長,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考證熱”的出現也反映了教育制度存在的問題。如果教育資源平衡還會有那么多的學生通過考證增加自己的擇校籌碼嗎?現在小學生為了上好初中要努力考證,等上了初中就要為高中考證,在高中又要為了高考加分考證,這樣延綿不絕,只會誤了孩子。素質教育的成果絕不是那些證書。學校在制定招生政策時也需考慮到孩子的發展,畢竟孩子是來學習的,要是孩子真的足夠優秀那還用得著上學嗎?教育的不公平存在已久,現在卻只能讓孩子來承擔,真實教育的悲哀。
大學生的“考證熱”是為了今后職業的發展,還可以理解,但小學生出現“考證熱”就不是一個正常現象,這值得社會反思。
-
什么心理因素有益職場發展在現在的這個生活中,現在很多年輕人也并不知道到底有什么樣的規劃,其實我們大家應該要學會了解自己的一些事情,那么只有做好一
-
被女同事嫉妒應該怎么辦我們每個人都是有嫉妒心的,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當看到別人比自己棒的時候,總是會有一些嫉妒心,但是,平時在工作的時候,
-
經常做十件事情讓你生活有奔頭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應該注意保持一個好的心態,并且,要學會感恩,這樣才能讓自己的生活更加有趣,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全面
-
走到伯樂面前的道路應該怎么走職場生涯當中,有許多非常有才的人,往往會感覺自己出現了懷才不遇的現象發生,其實這樣的現象出現,我們也要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
人們如何學會自薦呢有很多的人怪自己的工作不好,有很多的人怪自己擁有一身才華,沒有遇到預知自己的伯樂,其實這樣的情況下都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