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成為教師入行最低門檻
很多學校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卻忽略了對老師的心理輔導。當老師的負面情緒找不到出口,那么孩子就有可能受傷害
是人,就會有壓力,有倦怠,自然也就會有不良情緒。服務于低齡兒童的教育工作者,如何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學校和社會如何為她們提供一個和諧有愛的環境?兩位老師的講述,也許會給我們一些啟發——
最近,媒體連續報道了幾則老師采用過激行為傷害孩子的新聞。盡管這些都是極其特殊的個案,但這些事件也提醒社會,我們在關愛孩子健康成長的同時,還應該關注老師這個群體存在的職業壓力。而既然選擇“心靈工程師”作為自己的職業,那么老師也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學會面對壓力,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壓力與負面情緒
30歲的蔣含(化名)是一家民辦幼兒園的托班老師。從上午八點到下午四點半,她和另一名副班主任、生活老師一起,要照顧25個2-3周歲孩子的吃喝拉撒、游戲玩樂。“直到最后一個孩子被安全接走,一顆心才完全放下。”
杭州13%的中小學老師存在各類心理問題,而幼師因為編制、職稱、收入、社會地位等因素,更是存在較多心理壓力。同時,因其服務對象年齡偏低,龐大的工作量、幼兒的人身安全、師幼之間的溝通不暢,都極易引發幼兒教師的負面情緒。
幼兒教師更應學會情緒管理
但面對同樣難以管教的孩子,有的老師會春風化雨,而有的老師會采取過激行為。
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有壓力,錯誤的應對方式,暴露的恰恰是自身存在的心理問題。他說,服務于人的行業,從業者都會有“移情”,即把對重要的人的情緒,轉移到服務對象身上。一個在家受到丈夫冷淡的女教師,更容易對孩子動怒——而事實上,那是對丈夫憤怒情緒的一種轉移。
有關研究表明,壓力,來源于工作和生活的失衡,這一點在女性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駱宏認為,目前在女性為主的幼師行業,除了制定和遵守嚴格的職業操守,情緒管理應該成為她們的必修課。
“服務對象是尚不能自我保護的孩子,如果從業人員無法正確管理自己的情緒,無疑增加了傷害孩子的機會。”
-
什么心理因素有益職場發展在現在的這個生活中,現在很多年輕人也并不知道到底有什么樣的規劃,其實我們大家應該要學會了解自己的一些事情,那么只有做好一
-
被女同事嫉妒應該怎么辦我們每個人都是有嫉妒心的,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當看到別人比自己棒的時候,總是會有一些嫉妒心,但是,平時在工作的時候,
-
經常做十件事情讓你生活有奔頭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應該注意保持一個好的心態,并且,要學會感恩,這樣才能讓自己的生活更加有趣,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全面
-
走到伯樂面前的道路應該怎么走職場生涯當中,有許多非常有才的人,往往會感覺自己出現了懷才不遇的現象發生,其實這樣的現象出現,我們也要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
人們如何學會自薦呢有很多的人怪自己的工作不好,有很多的人怪自己擁有一身才華,沒有遇到預知自己的伯樂,其實這樣的情況下都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