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最不該給孩子做的5件事
誰不疼自己的孩子,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健康更幸福更快樂,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發現一些家長存在溺愛的問題同時還存在一些不會表達愛的錯誤的親子方式,下面我們就給大家總結出來希望每位父母都可以好好看一看。
1、當他的搖錢樹
一些家長盡可能地滿足孩子的一切物質需要,都也想要給孩子更多更好的東西。但正是家長的這些寵溺行為,使得孩子的物質欲望不斷膨脹。像李雙江夫妻這樣寵溺孩子,時刻給他最好的東西,只會讓孩子變得奢華無度,成為紈绔子弟。
相反,李嘉誠即使身家豐厚,但是在教育兒子上孩子推崇窮養男孩的原則。雖然說家庭經濟可以滿足孩子對于物質的需求,但是家長如果并加以引導,成為孩子有求必應的搖錢樹,那么孩子還會懂得珍惜、體諒父母的辛苦嗎?拒絕成為孩子的搖錢樹, 對于孩子正常需要的東西,家長可以毫不猶豫地給孩子買,但是對于孩子攀比斗富,家長絕對不能熟視無睹,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另外,家長就要讓孩子懂得賺錢的不容易,家長從自身做起,戒掉大手大腳的花錢方式,讓孩子從生活的細節上學會勤儉節約,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讓孩子擔當家庭的小主人,讓孩子獨立安排家庭的支出情況。例如讓孩子安排日常的買菜、坐車、出游等開支。讓孩子在“實戰”過程中學會怎樣花錢。
2、從不告訴他“你錯了”
家長對孩子“千依百順”,家長也很少嚴肅批評孩子,這很容易讓孩子有一種錯覺“我永遠是對的”。這種想法萬一根植在孩子心中,那么他會變得自我中心、野蠻、自戀,對于他認定的事情,沒人可以改變得了,長大后孩子做人做事往往單打獨斗,難以合群。
當孩子做錯事時,不要擔心傷害孩子自尊心而不向他指出他的錯誤。任何人都是在錯誤中學懂道理,學會成長的。因此家長很有必有讓孩子知道自己什么時候做錯了。
當然,指出錯誤,批評孩子也是很有技巧的,如果一味地批評,長期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會讓孩子變得懦弱自卑。小編建議家長使用“表揚式的批評”方法,既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同時能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長處。
比如,孩子一心想要送媽媽一幅畫,但是在畫畫時卻把房間搞到又臟又亂,家長就可以先贊揚寶寶畫的漂亮,媽媽很喜歡,然后就指出孩子把房間弄臟亂了,如果寶寶能夠自覺收拾干凈,媽媽會更高興。家長學會批評的語言藝術,喋喋不休的責怪只會引起孩子內心的反感,家長的批評應該是對事不對人的,尊重孩子的人格與自尊,不輕易大發雷霆,孩子還是會乖乖地接受批評,改正錯誤的。
3、替他收拾所有弄亂的東西
到了3,4歲正是孩子頑皮搗蛋的年紀,他們絕對有旺盛的精力將家里的一切東西弄得又臟又亂。當然,如果到了家長忍受的臨界點,或許還是會爆發一下情緒,批評孩子一頓。但是溺愛孩子的父母大多都是忍耐著,默默地在背后收拾孩子的“爛攤子”。
其實非常不提倡家長的這種為孩子“擦屁股”的行為。像這樣的做法萬一成為孩子做事的慣性,什么事情都有父母在背后撐腰搞定,無疑會助長了孩子胡作非為的氣焰。因此,對于孩子自己弄臟弄亂的房間,家長不但不該出手收拾,還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做錯的事情,后果要自己承擔。
家長還需要引導孩子做事情前要想后果,家長讓孩子知道“權責分明”,養成思前想后的做事習慣,孩子的行為也就會自律一些,自然也不會鬧出什么亂套子的事情來。
家長在教育孩子行為習慣上也應該遵循一向的原則,絕不要因為孩子一時的撒嬌或者淚眼汪汪而有所心軟。建立家長的威嚴,說一是一說二是二,有了這樣的習慣,孩子自然會在做錯事的時候乖乖改正,而不再需要家長扯紅臉皮批評或者低聲下氣去勸導了。
4、有求必應
現在家庭基本上是獨生子女,寶寶作為父母的掌上明珠,自然在家中是集萬千寵愛,可以呼風喚雨。家長無時無刻把最好的東西都給自己的孩子,對于孩子的要求,只要是家庭條件允許的幾乎都是有求必應。孩子習慣了這種想要就能得到的生活,往往會變得自我中心、妄自尊大,甚至對父母親的付出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不知感恩。
孩子的這種心理其實是很可怕的,他們只追求自己的眼前,只在乎自己的需求,他們很容易會為了滿足而做出一些可怕的事情來。因此,為免種下惡果,家長還是應該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對孩子的要求說“不”。家長要讓孩子知道,人的欲望應該是合理有度的,而且任何時候家長都有權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
對于孩子的需求,家長也可以采取延遲滿足的方式讓孩子學會自律。延遲滿足是一種甘愿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就是要求寶寶能夠克服內心強烈的欲望,等待自己渴望的東西,而不是想到什么就必須得到什么。
比如寶寶想要吃雪糕,媽媽可以讓寶寶等5分鐘,在這個時段里,家長可以適當地給孩子分配一些小任務來轉移他的注意力。孩子因為延遲滿足而變得有耐心,更有自控能力,長大了也就不會為求目的而胡作非為了。
5、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家庭不和諧其實會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一定的陰影,父母往往很難知曉孩子內心深處對于父母爭吵的恐懼。父母常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他難以理解父母爭吵的原因,但是看著父母互相指責的樣子,孩子害怕父母會不再愛自己,失去安全感。一些父母在爭吵過后就不了了之,也不懂得去安慰孩子的情緒,或者家長一方會給孩子一些物質的東西來作為過錯的彌補。
孩子面對父母的爭吵,內心的恐懼得不到寬慰排解,孩子要不變得更依賴父母,要不就是對家庭感情變得冷漠。逐漸變得向父母需索更多的物質安慰,或者有意去做一些極端的事情去引起父母的注意和關愛。
因此,為避免在孩子心理留下陰影,家長應該要盡量避免在孩子爭吵。如果事情當真發生了,首先父母應該當著孩子的面和好,讓孩子明確地知道父母吵架的事情已經過去,爸媽不再吵架并且一如既往地愛著孩子。
其次父母也一定要安慰孩子,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不要憋在心里,再有針對性地加以寬慰解釋。比如孩子說害怕,要弄明白具體怕的是什么,是父母當時的高聲喊叫,還是怕父母不要自己了。然后向孩子解釋,說爸爸媽媽當時是一時沖動,沒有控制自己,等等。家長要知道,心靈的撫慰才是最重要的,最不要因為覺得對不起孩子就在物質生活上寵溺他,這種做法其實也只是寬慰父母自己罷了。
父母愛孩子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不過如何愛用什么方式來愛需要父母自己能夠掌握好,如果你的愛會影響到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長,請大家還是及時糾正吧!
-
影響孩子心理的家庭因素一般在家庭中我們都知道很多人都會存在很多的莫名其妙的關系,而且就像一些夫妻之間的關系,或者是子女之間的關系,或者是婆媳之
-
住高層的人陽臺有哪些注意的事項?一般現在的房子都是一些小高層,但是在小高層上面住著,其實也是有很多的風水禁忌的,如果是想要自己變得越來越隨心,那么現在就
-
警惕 十種心理壓力會讓你家庭破碎因為現在的社會也是越來越開放了,人們的思想也是,開放了很多,現在的婚外戀其實也是有非常多的,所以我們一定要警惕十種心理壓
-
如何培養良好的親子關系?在處理家庭關系時,尤其要注意處理好親子關系,良好的親子關系對于兒童的個人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對于兒童心智的開發,各方面素
-
你的孩子是哪種氣質?如何正確教育自己的下海孩?沒有哪個父母生來就懂得如何教育自己子女的,都是需要一個不斷探索摸索學習進步的過程。其實孩子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