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母親+缺失的父親+失控的孩子=中國式家庭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什么樣的家庭教育,走出來什么樣的小孩。有人說:“焦慮的母親+缺失的父親+失控的孩子=中國式家庭”,這話是有其一定的道理的,孩子身上出現多少問題,夫妻之間就有多少矛盾。因而再教育給孩子方面,要先做好“夫妻”,再做好“父母”。
如今是 “父教” 缺失的時代
古語說“養不教,父之過”。而這個時代似乎越來越缺乏“父親的教育”。
原始社會中,爸爸會帶孩子出門打獵,去探索世界。而現在,爸爸沒能成為家庭的重要角色,而是家庭關系中一個影子式的爸爸。對爸爸而言,家庭甚至淪為了旅館。
越來越多的男人認為:父親就是負責掙錢、工作。而教育與養育的責任,都在母親身上。于是大部分的父親,除了“擁有一個孩子”之外,并沒有真正的肩負起父母的使命。
無論在情感、陪伴、尊重、親密還是在問題解決方面,父親為孩子提供的支持都不多,這說明父親在孩子成長中并沒有承擔應盡的責任。
焦慮的媽媽如影隨形
在中國式家庭的體現就是:缺席的父親、焦慮的母親。
在中國式的婚姻中:丈夫主動或被動的成了家庭中的隱形人,妻子沒有辦法在婚姻中得到足夠的愛與關懷,于是將情感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把注意力也轉移到了孩子身上。
孤軍奮戰的女人會難以避免的陷入孤獨感和不安全感中,又會不自覺的把家轉化為她痛苦的工作場所,用讓人窒息的愛和焦慮將孩子包裹起來,看似無微不至,實際過猶不及。導致孩子最終無法獨立,缺乏生活能力,母親又常常被迫為孩子操心。
孩子更多地生活在一個母親的世界里,而不是家庭的世界里。夫妻情感、親子關系、孩子教育的問題也開始接踵而來。
失控的孩子
有多少孩子的教育問題,就有多少夫妻的矛盾。
一個在家庭中被疏離的丈夫,是一個沒法回歸家庭的男人。一個沒辦法沒法回歸家庭的男人背后,必然有一個寂寞孤獨的女人?此剖怯H子的問題,其實是夫妻情感的問題。
妻子本應從丈夫那里撫平的焦慮和填補的空虛,都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孩子被迫承擔了很多不屬于自己的壓力:在天然忠誠與抵抗情緒中如反復壓抑、掙扎、暴虐、偽裝。
孩子成了媽媽的“替代伴侶”,過早的承擔起成人的角色。
家里會出現小大人,或者孩子會“永遠做媽媽的好孩子”,而進入那種拒絕成長、依賴性強的狀態,沒辦法探索社會,融入社會。
當孩子開始失控,“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會使得家庭系統重新達到一種病態的平衡。
因為教育孩子的矛盾,會升級成家庭的主要矛盾,從而掩飾了很多問題,讓婚姻能夠維持。父母們會齊心協力的一起來對付孩子的各種問題,從而不用去面對真正導致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
如今,大部分的中國家庭都是這樣的現狀。這絕對不是一個有活力、有彈性、有生命力的婚姻。
所以,我們不如理智的思考一下:
一個男人為什么沒辦法執行父親的角色?難道單純地是由于男人工作太忙造成的嗎?造成男人無法回歸家庭執行父親角色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01經濟壓力、家庭結構
中國目前的社會環境、社會保障制度、家庭結構、就學壓力、生活壓力,導致男人不得不承擔一大部分經濟的來源,很多男人在這樣的壓力之下,將大部分的精力重心都放在了工作和事業上。
西方國家夫妻關系是第一關系,所以丈夫和妻子對于孩子之間的距離是等同的。
但中國傳統教育則不同,在中國,第一關系是親子/父母關系,第二關系或者第三關系才是夫妻關系。
在這樣的關系結構中,上一輩人經常會進入子女的夫妻關系之中,負責或干涉夫妻關系中的事務,甚至連夫妻關系都是由父母來主導的,導致正常的夫妻關系并沒有非常的緊密和親密。
這樣的家庭關系繼續傳承到親子關系中,母親由于失去了妻子的位置而將注意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父親的位置又被擠掉了。
02傳統觀念、教育理念
在中國的傳統教育當中,本身父親就不是重要的角色,男主外女主內是中國傳統意義的家庭。
家長制也是中國的傳統。家長制就是父親和孩子之間的這種關系,不僅僅是血緣、親情關系,還有一種永遠不可逾越的鴻溝。
就是父為子綱,即上下級關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父親會不自覺的提醒自己“要保持威嚴”,“不能離孩子太近”,這是一條邁不過去的溝壑,也是封建傳統遺留下來的錯誤教育方式。
03男人逃避擔當父親
從心理學角度講,男人長大必須要有一個重要契機,就是要擺脫對母親的依戀,而這種擺脫的階段對于他是痛苦、焦慮的。
并且,在中國式的家庭里,每一個如今家庭的父親也是前一個家庭的孩子。這個男人本身也存在著心理缺失:他不知道該如何成為一個父親——因為他的父親也是這樣做的,也是這樣在他的教育中缺席。
所以男人在潛意識里對于孩子的誕生和到來總是“悲喜交加”,既要成為父親,又不知道該如何成為父親。男人一旦有了婚姻和孩子,他童年的焦慮和分離的痛苦會呈現出來。
為中國式家庭尋找出路
父親的缺席、母親的焦慮、孩子的問題,這不單單是某一方的責任。如果你簡單地認為是孩子的問題,那么折騰來折騰去,只會得到一個心靈更加扭曲的孩子;如果你認為是男人的問題,只能造成社會男女之間彼此的仇視、孤立和怨氣,只會導致孩子與父親更大的隔離。
問題的正解是:女性除了養育孩子之外,需要在家庭中成長。
女人決定了一個家庭的生命,如果只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家庭主婦的角色,那整個家庭就會喪失活力。
男人如果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和賺錢上,那么他也是在逃避面對“家庭”,要知道我們所有的工作和努力,都是為了讓家庭能夠更加幸福,而不是更加冷漠和支離破碎。
關于家庭教育這個話題,夫妻雙方/父母雙方都要思考。到底該怎么做,才能讓我們的生活、家庭恢復真正的幸福與和諧?守好夫妻的位置,先成為真正的“夫妻”,再成為“父母”。如果“夫妻”都不做不好,肯定做不好“父母”。
男人需要回家庭里來,女人需要運用智慧去學習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妻子,不要讓這樣的問題和傷害,再不停的復制給我們的下一代。
如今是 “父教” 缺失的時代,焦慮的媽媽如影隨形,更多時候,孩子活在一個母親的世界里,而不是家庭的世界里。孩子成了媽媽的“替代伴侶”,過早的承擔起成人的角色。正確的方式是,父母齊心協力共同面對孩子遇到的問題,并開導其正確解決。
-
影響孩子心理的家庭因素一般在家庭中我們都知道很多人都會存在很多的莫名其妙的關系,而且就像一些夫妻之間的關系,或者是子女之間的關系,或者是婆媳之
-
住高層的人陽臺有哪些注意的事項?一般現在的房子都是一些小高層,但是在小高層上面住著,其實也是有很多的風水禁忌的,如果是想要自己變得越來越隨心,那么現在就
-
警惕 十種心理壓力會讓你家庭破碎因為現在的社會也是越來越開放了,人們的思想也是,開放了很多,現在的婚外戀其實也是有非常多的,所以我們一定要警惕十種心理壓
-
如何培養良好的親子關系?在處理家庭關系時,尤其要注意處理好親子關系,良好的親子關系對于兒童的個人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對于兒童心智的開發,各方面素
-
你的孩子是哪種氣質?如何正確教育自己的下海孩?沒有哪個父母生來就懂得如何教育自己子女的,都是需要一個不斷探索摸索學習進步的過程。其實孩子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