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令家長陪讀的弊端
因為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江西南昌市心遠中學一班主任老師強令他的家長到學校陪讀;因為工作忙家長無法陪讀,學生便被趕出學校。班主任老師說,家長不來陪讀,學生不準來上課。(《39健康網》5月31日)
強令家長來校陪讀,否則不準上課,如此教育良方,令人瞠目結舌。人們往往把關注的焦點落在老師不許學生上課違反了《義務教育法》上,而可能忽視家長來校陪讀的舉措對學生人格培養和心理發展產生的消極影響。
應該指出,由于各種因素影響,學生的思想轉化和教育較之過去顯得更為復雜,相應地也增加了工作難度。對一些過于調皮的問題學生,教師理應給予重點關心和正確引導,通過人性化的教育手段加以感化。從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加強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密切協調和有機配合,經常溝通,自然也無可非議。但是,粗暴地把孩子推給家長,強令家長來校陪讀,實質上是沒有忠實履行教師應盡的教育職責的表現,也凸顯了相關教師的教育無能。
美國學者所羅門教授曾這樣說過:“在個體人格發展方面,教師的影響僅次于父母。” 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學校教育階段正是培養其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關鍵時期,從而逐步形成他們對自我的基本認知和對自我行為的控制模式。學生犯錯,家長陪讀,表面看來有利于教育,其實反而助長了學生對自身行為不負責的態度和行為。而更為嚴重的是,它損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很可能在其內心深處烙下無法撫平的傷痕。
實行家長陪讀,無異等同于在全體學生中宣判了這位同學的差生地位,難免引發大家的譏笑、歧視,傷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這種極端做法,不僅有悖于倡導平等教育的教改潮流,還容易使學生產生師源性心理問題。與損害后果比較明顯的教師體罰相比,這種以損害人的自尊為前提的“心罰”措施對學生的殺傷力更大,輕則導致學生厭學,重則引發自閉,影響心理健康,已演變成為危害學生健康成長的“校園冷暴力”。去年3月13日,南京市棲霞區一15歲男生因學校強制家長陪讀,無法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而服毒身亡,無疑是個血的教訓。
消除“校園冷暴力”,防止出現學生有錯、強令家長陪讀的怪招,需要教師加強師德修養,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為學生創設一個平等和諧的學習和發展空間。對一些過于調皮的學生,教師不妨多一份理解,少一點苛責;多一份信心,少一點失望;多一份親切,少一點冷漠。
-
記錄自己的心情可以消除內心的抑郁情緒感覺低落或惱火?你的荷爾蒙可能要承擔全部責任。自然療法,例如,在日記里寫下消極的情緒或喝中草藥可以幫助你感覺好點。
-
青春期綜合征的對癥治療方法青春期是大家都必經的一個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也是最難以管教的。很多家長和教師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也是十分的頭疼,就怕他們出現
-
緊張焦慮會影響女孩子的身高美國紐約州心理研究所兒童心理學家對716個從9歲到18歲的孩子做了9年的跟蹤研究,發現感覺緊張的女孩子會比感覺快樂的女孩子矮5.0
-
青少年叛逆心理如何克服對于青少年的叛逆期,這是很多家長都十分頭疼的,但是對于青少年來說,這又是他們必經的一個階段。因此,家長應該如何克服孩子叛
-
怎樣判斷青少年的心理是否健康青春期心理健康是很多人都十分關心的問題,青春期本身就是一個特殊的時期,若是大家沒有注意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問題,那么就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