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新爸新媽的4個大的心理壓力
80后扮演著獨生子女和社會棟梁的雙重角色。在蜜罐里長大的他們,一方面被父母保護,一方面又要承擔起成年人的社會職責——工作、賺錢、結婚生子、培育后代、贍養老人等。在如此多的“任務”面前,80后新爸媽們有著怎樣的心理現狀呢?
小麗是獨生女,從小被父母呵護,婚后丈夫也對她疼愛有加。可孩子的出生,似乎把一切都改變了。“看到孩子,有時覺得他挺可愛,有時覺得他很可惡。我的生活因為他,完全亂掉了,完全沒了自由。”
說到孩子,外企職員王先生也是滿腹牢騷:“我和妻子工作忙,孩子由爺爺奶奶帶。可妻子總覺得老人的教育方式落伍,一發現兒子有壞習慣,就把責任賴在我父母身上。我們總因為這個問題吵架,卻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而另一對80后新夫妻則干脆把孩子扔給了父母,兩人過起了二人世界,或逛街或玩游戲,不亦樂乎。
80后扮演著獨生子女和社會棟梁的雙重角色。在蜜罐里長大的他們,一方面被父母保護,一方面又要承擔起成年人的社會職責——工作、賺錢、結婚生子、培育后代、贍養老人等。據報道,中國已進入“421社會”,80后夫婦,往往要面對贍養4位老人和子女的重任。在如此多的“任務”面前,80后新爸媽們有著怎樣的心理現狀呢?
生活壓力讓他們缺乏耐心
教育孩子需要愛心、耐心和恒心。80后父母面對緊張的工作、生活壓力,可謂自顧不暇,很難有足夠的精力兼顧孩子。多數80后都把照顧孩子的責任有意無意地推給了父母。
兩代人存在教育理念的沖突
80后往往不滿意自己從小受到的教育。老人帶孩子時,常會讓他們想起自己兒時所受的教育,這時他們會變得難以忍受,甚至怒不可遏。這樣的抗議不僅會挫傷父母帶孩子的積極性,還會導致家庭矛盾。可當你詢問80后父母,他們的教育理念是什么?他們通常又說不出所以然來,只是不喜歡老一輩的教育方式。
孩子就是牢籠,鎖住了自由
孩子的出生,讓80后不能像以前那樣徹夜狂歡或時不時地出門小聚了。喂奶、換尿布成了“業余生活的主要內容”。為了孩子的奶粉錢奔波成了工作動力,他們的整個生活因為小生命的到來而“亂了套”。
孩子出生意味著我老了
80后多是獨生子女,父母總拿他們當小孩看待,他們也總覺得自己還年輕。很多人雖年過三十,卻并未從青少年的思維模式中轉變過來。為人父母的事實總是讓他們難以接受。有的人甚至對外拒絕承認自己有孩子,好像這樣說自己的責任會變得少一點,在別人的眼里也會顯得年輕一點。
那么,有沒有辦法讓80后更快地調整心態,順利轉變到為人父母的新角色上呢?答案是肯定的,而核心則在于你是否用心去生活,用心去體察自我角色的轉變。
夫妻間要分工有序。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始終無法完全代替父母,隔代教育確實問題重重。夫妻間要好好溝通、分工合作,共同承擔起教育子女的義務。或者有主有次,一方把重點放在工作上,另一方找份相對輕松的工作來兼顧家庭,但前提是夫妻雙方事先進行良好的磋商。
感恩父母的付出。父母好不容易把你照顧成人,現在又要照顧你的孩子,他們本可以趁著退休放松心情,到處走走。照顧孩子是年輕人自己的義務,他們只是幫你的忙,你應該對他們的幫忙心懷感激,至于帶的好與不好,總歸是幫忙了,這樣想,你便不再責怪他們,自己的心態也變得平靜一些。
接受“我已是家長”的事實。記住,你不僅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還是眼前這個小生命的家長,你正逐漸成長為家中的頂梁柱,為了家庭放棄一些玩樂是你的責任所在,無法推卸。部分年輕父母,若感到無法調適好心態,不妨請教專業的心理專家,讓他們幫你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學習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溝通方式。
-
記錄自己的心情可以消除內心的抑郁情緒感覺低落或惱火?你的荷爾蒙可能要承擔全部責任。自然療法,例如,在日記里寫下消極的情緒或喝中草藥可以幫助你感覺好點。
-
青春期綜合征的對癥治療方法青春期是大家都必經的一個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也是最難以管教的。很多家長和教師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也是十分的頭疼,就怕他們出現
-
緊張焦慮會影響女孩子的身高美國紐約州心理研究所兒童心理學家對716個從9歲到18歲的孩子做了9年的跟蹤研究,發現感覺緊張的女孩子會比感覺快樂的女孩子矮5.0
-
青少年叛逆心理如何克服對于青少年的叛逆期,這是很多家長都十分頭疼的,但是對于青少年來說,這又是他們必經的一個階段。因此,家長應該如何克服孩子叛
-
怎樣判斷青少年的心理是否健康青春期心理健康是很多人都十分關心的問題,青春期本身就是一個特殊的時期,若是大家沒有注意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問題,那么就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