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心理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
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會嫉妒朋友比我們漂亮,比我們有錢,工作又比我們有前途。現代心理學家卻認為,嫉妒只是一種再普通不過的心理狀態。而有調查也稱,超過3/4的人在過去一年中出現過嫉妒情緒,可見,這嫉妒再平常不過了。
受訪專家: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西南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
詩人艾青說,嫉妒是心靈上的腫瘤;現代心理學家卻認為,嫉妒只是一種再普通不過的心理狀態。最近發表于《基礎與應用社會心理學》期刊上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3/4的人在過去一年中出現過嫉妒情緒,30歲以下年輕人比例相對更高。
嫉妒心與年齡有關
該研究選取了約1700名18歲~80歲的調查對象,結果顯示,50歲以上人群中,約69%表示過去一年內出現過嫉妒情緒;30歲以下人群中,約80%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且年齡越輕,嫉妒心越強。
該論文作者、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心理學教授克里斯丁?哈里斯指出,年齡差在5歲以內的人之間最易產生嫉妒,而且嫉妒的內容也顯示出年齡差異。數據顯示,30歲以下的年輕人更傾向于嫉妒同齡人的外表、學業、社會成績,以及幸福的情感關系;30歲后,這種心理情緒有所減退,嫉妒他人愛情關系的受調查者比例從40%降低至24%,到50歲后,這一數字進一步下降至15%。隨著年齡增長,雖然情感嫉妒變淡,但人們對金錢和職業成功的重視程度卻逐漸增強。在年輕調查對象中,僅28%嫉妒他人的財富;而50多歲的人中,該數據增加至近40%。
嫉妒不分男女,但略有差別。研究發現,男性容易因事業發展差異觸發嫉妒;女性則更在意外表差異。克里斯丁?哈里斯還說,嫉妒更容易產生于同性之間,比如女性嫉妒男性較高社會地位和收入的情況就很少發生。
作為一種普遍的心理狀態,嫉妒并無國別人種之分。在童話故事《白雪公主》中,后母因嫉妒白雪公主將其毒害;在名著《三國演義》中,周瑜“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嘆早已廣泛流傳。
在生活中,因嫉妒激發的極端行為也不時見諸報端:身在金融圈的鄒冪(化名),因羨慕嫉妒“別人有、自己無”的奢華生活,冒險做起了違法的私募交易,鋃鐺入獄;杭州一女子因嫉妒老公太寵女兒,竟用枕頭捂死了6歲的繼女……
嫉妒害人傷己
網絡中有句流行語叫“羨慕嫉妒恨”,其產生并非毫無道理。張侃告訴《生命時報》記者,羨慕與嫉妒確有相通之處,也是不能截然分開的。比如,兩者都源于比較,都是發現了與別人的落差,只是由于程度的不同而產生了差異。相對來說,嫉妒更強調負面體驗。“如果要給它下一個定義,通俗點說,應該是人們對優于自己的他人心懷怨恨,是一種強烈的負面體驗。”張侃說。
湯永隆則認為,是否存在第三者的評判,才是羨慕與嫉妒的差別所在。嫉妒的產生通常需要第三者的評判標準作中介,比如,在別人眼中,你的容貌是否較好;在社會評價體系中,你的財富是否夠多等。但羨慕的產生可以不依托于其他人的眼光,常常是在主動和自發的比較中,發現對方的優勢。
多數心理狀態的產生都源于先天和后天的綜合作用。單就嫉妒來說,張侃認為,先天因素較少,更多是后天所致,屬于一種“習得性”心理。其中,對嫉妒影響較大的后天因素包括父母教育、家庭環境、學校培養、社會導向等。比如,生長在富裕家庭的孩子,通常不會因物質差異產生嫉妒;家庭教育良好的孩子,可能具有更好的個人修養,有助于對抗不良情緒。社會導向在嫉妒的形成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激烈的社會競爭。
社會資源匱乏,導致生活和工作中充滿競爭,想獲得第三者肯定的心理很容易催生一個人的嫉妒情緒。
標準化的社會評價系統。社會規范普遍認為,女性重容貌、男人重地位,這種評價標準的強化,容易導致人們產生脫離實際的目標,并由此促發嫉妒心。
“相對剝奪感”心理的促發。張侃說,卷入一些與自己無關的事件,并因此產生的心理變化被稱為“相對剝奪感”,這也是嫉妒心產生的原因之一。比如,某女明星和男友相愛結婚,這件事本來與我們無關,但有人就會受此影響產生嫉妒心理,覺得氣憤難平。
嫉妒心可能引發的多種負面影響可歸為兩大類:對內傷己、對外害人。
引發焦慮抑郁。
覺得自己不如他人,卻又無可奈何時就容易出現焦慮抑郁情緒,久而久之,可導致多種疾病。
影響工作生活。時常生活在嫉妒中,做任何事都不會覺得快樂,低落的情緒作用于日常工作,難免影響工作效率和質量。
激起破壞行為。
嫉妒心里潛藏著對別人幸福的破壞傾向,情緒不穩或極端的人可能會將不滿轉化為對他人的憎恨,進而做出不理智的行為。
嫉妒可轉化為前進動力
張侃強調,盡管嫉妒心可能引發各種負面影響,但其本身并非“十惡不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有嫉妒心也是好事,因為只有追求積極向上,才能發現自己與別人的差距。有了嫉妒心后,最關鍵是學會歸因,找到自己的不足,尋求正確的解決之道,使嫉妒心成為自己前進的動力。
就像調查結果所顯示的,人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會漸漸累積起更多的“資產”,如金錢、房產、社會地位等,所得越多,促發嫉妒心的因素就越少。此外,隨著年齡增長,人們對自己的認識和判斷更加理性,更明白哪些需要享受,哪些求而無用,嫉妒心也就會隨之減弱。由此不難發現,對自己越了解,越容易化解嫉妒情緒的負面影響。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做出改善:
轉移注意力。
大腦就像一間容量有限的房子,在生出嫉妒心時,盡量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不相關的事情上,比如因工作產生嚴重的嫉妒心后,可以選擇休假旅行,遠離工作環境。通常轉移的時間越長,越容易淡化嫉妒心。
家人引導,正確歸因。
所謂旁觀者清,在分析落差時,家人更容易做出客觀評價和歸因,引導一個人走向正面的解決之道。 找到優勢,樹立自信。首先要正視嫉妒的產生,這是有進取心的一種正常反應;其次要學會多角度看問題,發現自己的優勢,樹立自信。每個人都是多面的,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或許在某一方面有所不足,卻在其他方面更加成功,所以有些嫉妒根本是不必要的。
雖說嫉妒心理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但如果因嫉妒變成恨或者產生不良的心理,那就要制止了。
-
記錄自己的心情可以消除內心的抑郁情緒感覺低落或惱火?你的荷爾蒙可能要承擔全部責任。自然療法,例如,在日記里寫下消極的情緒或喝中草藥可以幫助你感覺好點。
-
青春期綜合征的對癥治療方法青春期是大家都必經的一個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也是最難以管教的。很多家長和教師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也是十分的頭疼,就怕他們出現
-
緊張焦慮會影響女孩子的身高美國紐約州心理研究所兒童心理學家對716個從9歲到18歲的孩子做了9年的跟蹤研究,發現感覺緊張的女孩子會比感覺快樂的女孩子矮5.0
-
青少年叛逆心理如何克服對于青少年的叛逆期,這是很多家長都十分頭疼的,但是對于青少年來說,這又是他們必經的一個階段。因此,家長應該如何克服孩子叛
-
怎樣判斷青少年的心理是否健康青春期心理健康是很多人都十分關心的問題,青春期本身就是一個特殊的時期,若是大家沒有注意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問題,那么就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