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無成我們到底有什么錯
其實有些人在生活當中并沒有經歷什么大風大浪,但是也沒有享受什么榮華富貴,往往這些人在人們的眼里面感覺是沒有出出息的人群,其實對于這樣的事情,首先我們一定要擺正自己的心態,那么一事無成我們到底有什么錯呢!
有人在爸媽在線心理網上發布了這樣一個問題:我今年25了卻還一事無成,畢業幾年了,錢沒賺到,最近又在換工作,沒想到談了八年的女朋友和我鬧分手,說是沒安全感,現在家里爸媽又催得急,什么時候帶老婆回家?最近真的很鬧心,很痛苦,看著90后成雙成對,難道80后的我真的變老了。
為什么你會覺得恐慌?你委屈,你傷心,你感覺懷才不遇,你有想過為什么嗎?你總想著把自己的缺點掩藏起來,拿著自己的優點和別人比缺點,你永遠只會停留在你的世界里,無法自拔。
你要想達成你的目標,就要拿出該有的能力與魄力,證明給自己看,給領導看,當你有能力拿更高的工資時,你在給領導講條件,那時候,你就變成甲方,而不是乙方了。
未來生活的質量,是現在的你去決定的。
當下的社會,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不少成年人也會不自覺地采取逃避現實的態度,喜歡“裝嫩”,行事帶有孩子氣,渴望回歸到孩子世界。但如果任由這種心態發展,人會沉溺于自己的幻想而無法自拔。
心理解讀:
“彼得·潘綜合征”,說的就是那些從二十好幾到四十掛零的人,喜歡裝嫩,拒絕長大,渴望回歸到孩子的世界。
彼得·潘是著名的童話人物,在西方家喻戶曉。他生活在夢幻般的“永無鄉”里,永遠也不想長大。一個多世紀以來,彼得·潘的故事被多次搬上銀幕。
美國精神病學家埃里克·伯恩第一次提出“心理成熟有困難群體”的概念。后來,美國心理學家丹·基利也撰文描述了這一群體:“這類人渴望永遠扮演孩子的角色而不愿成為父母。”這些彼得·潘們很愛玩,很好相處,但免不了也有不少孩子的弱點,如優柔寡斷、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渴望被人接受又害怕被人拒絕等,因此他們的行為與年齡很不相稱。
這種心態如果加劇或極端化,將會成為病態。
對現實的逃避如果影響到了正常的生活、工作,那么就是病態了。碰到這樣的事,家人要鼓勵“彼得·潘”,勇敢直面現實,在必要時求助心理咨詢以及醫生的幫助。
所謂的職業生涯,其實你很難預測到你將來真正要從事什么工作,將來所要從事的工作,是否跟你在大學里學的專業有關。大多數人,很有可能將來所作的工作,跟他當初所學的專業一點關系都沒有。從22歲大學畢業在26歲之間這四年,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重要的是你在工作中養成了怎么樣的良好的工作習慣。這個良好的工作習慣指的是:認真踏實的工作作風,以及是否學會了如何用最快的時間接受新的事物,發現新事物的內在規律,比別人更短時間內掌握這些規律并且處理好它們。具備了以上的要素,你就成長為一個被人信任的工作的人。
人都有惰性,也都愿意用那些用起來順手的人。當你具備了被人信任的基礎,并且在日常的工作中逐漸表現出你的踏實、聰明和細致的時候,越來越多的工作機會就會提供到你面前。原因很簡單,用一句話就能交代清楚并且能被你順利完成的工作,誰愿意說三句話甚至半小時交待一個怎么都不明白的人呢?溝通也是一種成本,溝通的時間越少,內耗越少,這是作為管理者最清楚的一件事。
當你有比別人更多的工作機會去接觸那些你沒有接觸過的工作的時候,你就有了比別人多的學習機會,人人都喜歡聰明勤奮的學生,作為管理者,大概更是如此。
當人們感覺自己一事無成的情況下,往往情緒會變得比較極端,對于這樣的情緒變化,首先我們一定要多加重視調整,如果人們沒有及時控制這種情緒的情況下,往往會演變成一種病態,進而會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
記錄自己的心情可以消除內心的抑郁情緒感覺低落或惱火?你的荷爾蒙可能要承擔全部責任。自然療法,例如,在日記里寫下消極的情緒或喝中草藥可以幫助你感覺好點。
-
青春期綜合征的對癥治療方法青春期是大家都必經的一個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也是最難以管教的。很多家長和教師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也是十分的頭疼,就怕他們出現
-
緊張焦慮會影響女孩子的身高美國紐約州心理研究所兒童心理學家對716個從9歲到18歲的孩子做了9年的跟蹤研究,發現感覺緊張的女孩子會比感覺快樂的女孩子矮5.0
-
青少年叛逆心理如何克服對于青少年的叛逆期,這是很多家長都十分頭疼的,但是對于青少年來說,這又是他們必經的一個階段。因此,家長應該如何克服孩子叛
-
怎樣判斷青少年的心理是否健康青春期心理健康是很多人都十分關心的問題,青春期本身就是一個特殊的時期,若是大家沒有注意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問題,那么就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