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大學校園“心靈同居”現象
現在要是我們講到大學生未婚同居,應該被認為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吧,尤其是在這個日漸開放和發展的社會,這種事情已經司空見慣,但是除了實質上的同居之外,還有一種叫心靈同居,下面我們就去了解一下吧。
據了解,大學生門玩的所謂“心靈同居”是指網絡虛擬同居,即兩個沒見過面的網友,根據網上提供的資料相處、戀愛、同居。這種虛擬的網絡虛擬同居被披上“心靈同居”的外衣,在高校中日漸風行。
小陳是南京某高校法律專業大三學生,他對記者介紹說,自己有一位“同居”快一年的女友。兩人是偶然在網絡上認識的,開始因比較談得來就一直保持聯絡,后來漸漸熟絡就談起了戀愛。戀愛后不久就“同居”了。小陳介紹說,女友是學藝術設計的,常常將自己設計的“家”發過來給他看,還要他參考怎么布置新“家”,兩人常常會因為書房或其他的一處布置爭論不休,換來換去、樂此不疲。問到將來,小陳坦言兩人都沒考慮過,至于是否相愛自己都不清楚,只是兩人這樣相互傾訴已成了一種生活習慣。平時生活兩人沒任何關系,周末在網絡上兩人就儼然是同居良久的戀人了。
另一位會計專業大四的王同學的話更是耐人尋味,“沒房子、沒女朋友,就業壓力又那么大,真的不行,只好找個假的來安慰自己了。而且還能同時和幾個女友交往,這是現實生活所不允許的。”
這類生活是基于當今網絡文化的產物。對網絡信任是網絡文化特性決定的的,網絡具備平等性、匿名性等大學生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的特性,切合現在社會表達感情方式。這類情感在社會學領域被稱呼為后現代情感。美國社會學家羅賓科恩、保羅肯尼迪在《全球社會學》一書中首先提出這一概念,這類情感特性是真實情感的流露、情感表達方式的匿名性等。徐教授概括說,這些看似荒謬現象其實都是可以理解的社會必然現象。
學生中更多出現類似情感與學生交往面狹窄、對周圍人不信任有關。但過分以來網絡虛擬文化容易扭曲人格,網絡生活方式非理性。解決這些問題,學生可適當擴大交往面;培養自己的競爭型心理素質;多與自己信任的人交流等等。
從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原來所謂的心靈同居,就是我們所說的網絡同居,也就是在虛擬的網路世界里面享受,不一樣的同居體驗,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但是小編還是要提醒大家即便是網絡同居,同樣需要注意心理健康的保健。
-
記錄自己的心情可以消除內心的抑郁情緒感覺低落或惱火?你的荷爾蒙可能要承擔全部責任。自然療法,例如,在日記里寫下消極的情緒或喝中草藥可以幫助你感覺好點。
-
青春期綜合征的對癥治療方法青春期是大家都必經的一個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也是最難以管教的。很多家長和教師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也是十分的頭疼,就怕他們出現
-
緊張焦慮會影響女孩子的身高美國紐約州心理研究所兒童心理學家對716個從9歲到18歲的孩子做了9年的跟蹤研究,發現感覺緊張的女孩子會比感覺快樂的女孩子矮5.0
-
青少年叛逆心理如何克服對于青少年的叛逆期,這是很多家長都十分頭疼的,但是對于青少年來說,這又是他們必經的一個階段。因此,家長應該如何克服孩子叛
-
怎樣判斷青少年的心理是否健康青春期心理健康是很多人都十分關心的問題,青春期本身就是一個特殊的時期,若是大家沒有注意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問題,那么就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