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擇業失敗
2000年7月我大學畢業。那個時候應該是找工作的黃金年代吧——網絡還沒有泡沫,創業正時尚。所以,我絕對沒有想過自己會找不到工作,整天考慮的只是自己會選擇去什么樣的公司。
那時,華為、中興在各大BBS上被大學生罵得一塌糊涂,所以我根本沒有考慮過這幾家“口碑不好”的公司;同時,聯想的工資太低,我不想去;北京的戶口很難弄,我根本就沒想過去試試。隨手準備的幾份簡歷,在求職信的結尾還畫蛇添足地加上“給我一個機會,還你一個驚喜”這樣俗套得一塌糊涂的句子。而學校里接二連三地開宣講會,我去聽了,還順便投了簡歷。
我參加的最后一次宣講會,也就是我后來參加工作的第一個公司的宣講會。這個公司正是當年學生創業的產物。一幫熟悉的“牛”師兄們在里面工作。老總也是高我幾屆的一個博士,口才非常好,適時地調動了我們年輕人的情緒,為我們畫了好大一張餅:創業上市、股份、技術,還有民族自豪感等等。總之,我聽完后的感覺就是,進去之后我不但會成為技術“牛”人,做出的東西技術是世界領先,還有可能在未來的一到兩年之內成為百萬甚至千萬富翁。后來上臺演講的是當時公認的技術超大“牛”(教育網中頗有名氣),當他說到他當初為什么選擇這家公司時,引用了他在斯坦福的同學的話,“在硅谷,優秀的人去小公司,一般的人去大公司”,臺下的應屆畢業生聽了更是熱血沸騰,躍躍欲試。
我很積極地投了一份簡歷給這個公司,并熱切地盼望著能得到一個面試機會。因為當時我很迷信技術,認為這個公司可以讓自己的技術產生巨大的創造力和能量。那次初試進入復試的人數比例已經是10?1了(竟然有一千多人投了簡歷),其它公司一般都沒有達到這樣高的比例。我在通過了初試、復試后成了幸運的50人中的一個。當時的感覺真是“未來盡在掌握之中”。
經歷過這么多的職業選擇之后,現在我回頭想想,除了那個時候過分膨脹的經濟神話讓人有些頭昏外,更多的是一些先入為主的錯誤認識使得我在擇業時走了許多彎路。
1、去大公司還是去小公司。那個時候大家都認為,在大公司只能機械地做螺絲釘,小公司靈活,而且還可以身兼數職,能夠培養自己的能力。卻沒有想到許多小公司機制不健全,公司為了求生存,經常會朝令夕改,致使個人發展沒連續性,什么都懂一些,但是什么都不深入;培訓福利不規范等。
2、對BBS上留言的輕信。華為、中興、聯想好不好,歷來爭論很多。那時許多人將他們描述為地獄(尤其是華為),我有熟悉的人也進去工作了,現在過得很好。可見,偏見有時比無知更具有危害性。
3、年少氣盛太天真。剛畢業時,覺得自己從此可以大干一場,可以叱咤風云。錢、股份仿佛手到擒來,不關注公司本身的實力和潛能,更關注的是自己能不能做到一個高級職位,來個名利雙收。
4、還有就是對技術的過分迷信,這是理工科學校不經世事的學生常有的通病。
這兩年工作形勢不景氣,大家也務實了好多,也許很多人再不會有這樣的感覺。但是當時畢業工作的人很多都經歷過這一段,并在隨后的泡沫中被迫或者主動調整。現在想起來真有恍如隔世的感覺。
-
職場中人際交往的技巧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大家應該要學會一些禮儀,這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職場中人際交際的一些技巧,相信很多人也并不是那么了解,
-
為何投了簡歷沒反應 注意這4個原因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需要工作,因為這樣的話也是代表自己的一些生活,而且經常工作也可以添加一些樂趣之類的,
-
面試時如何加分 教你4個方法面試的時候到底應該怎么做才可以更好的給自己去添加一些分數的呢?我們都知道在找工作的時候也是非常的競爭,壓力也是非常大的,
-
面試時千萬別出現這5種情況在面試的時候大家都知道嗎?在面試的時候也是有著非常大的講究的,如果是不成功的話,也會讓自己失去這樣的一個機會的,所以大家
-
職場新人犯8個錯誤毀掉前程作為一些剛剛工作的一些人員,那么在生活中的人還是應該要多注意,如果是平時不注意一些細節的,而且這樣的話肯定會讓自己失去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