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情形預示你職業枯竭期來臨
在辦公室里,最恐怖的不是辦公室政治的勾心斗角,也不是老板在你背后的苛責申斥,更不是與同事說不清道不明的曖昧關系,而是你忽然患上了“職業枯竭”的“怪病”,自己打敗了自己。“職業枯竭”這個概念來自于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系的許燕教授,許教授在自己《職業枯竭與心理健康》的報告里說,人們——特別是中青年人——對自己長期從事的職業,會逐漸喪失創造力,并且伴隨著價值感的降低,越來越感到身心俱疲。
何謂“職業枯竭”
心理咨詢師丁老師說,就一般人而言,如果你在職場當中感到下面這樣的一些問題與困惑,那么就說明你的職業枯竭期即使不在眼前,也為期不遠了。它們是:角色模糊,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么,怎樣做;人際應激,無端擔心自己的人際關系,進而影響到對自己工作的滿意程度;職業發展,困惑自己究竟會走向何方,對前途缺乏信心;組織結構,開始抱怨所在單位的人事、組織結構,將責任歸咎于同事;家庭關系,家庭不再是緩解壓力之源,反而加重了心理的負擔等。
職業枯竭的高危人群
據“國際心理學大會”的資料顯示,“職業枯竭”有其特殊的高發人群,主要包括助人工作者、工作投入者、高壓力人群以及自我評價低者。具體的數字則顯示在以下這些人里,40%是心理咨詢師,20%是教師,其他還有新聞工作者、警察和醫護人員等。
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心理咨詢師通常是解除他人心理疾病的醫者,可他們居然成為現如今最為嚴重的心理問題的主要發病人群。觀察其他的高危人群,記者發現,他們大都具有很強的腦力勞動背景,日常工作往往要求極高的創造力,并且都承擔著相當的社會責任,付出的不單單是智力,更多的是情感和愛心。
最大感受是疲勞
專家告訴記者,人們大都首先會經歷一個與自己所從事工作的“蜜月階段”,年輕的理想刺激著新手們,他們覺得有充足的精力和工作滿意程度。緊接著是進入適應階段,最初的熱情開始退去,人們真實地面對高度重復和固定的工作環境。然后是慢性階段,疲勞癥狀、生理疾病、憤怒和抑郁持續出現,人們感到自信心的不足。而到了最后一個階段,“撞墻階段”里,個體無法繼續工作,出現嚴重的心理衰竭狀況。在經歷上述的幾個階段后,一種衰弱的感受緊緊地抓住了人們,疲勞成了大家最明顯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感受。
勇敢面對戰而勝之
如果想要擺脫“職業枯竭”,或者預防“職業枯竭”的發生,不妨照著下面的建議試試:承認你的感受,認識到它是真實存在的評價環境。
發展管理時間和資源的方法:
1.設置現實的目標和重點。
2.將復雜事情分解成幾個小部分。
3.一次完成一件事情。
4.安排放松和休息的時間。
5.若壓力過大,就取消很多事情。
6.保護自己、免除困倦。
關注個人健康:
1.充足的休息。
2.正常人的飲食。
3.避免藥物的濫用。
4.鍛煉身體。
-
職場中人際交往的技巧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大家應該要學會一些禮儀,這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職場中人際交際的一些技巧,相信很多人也并不是那么了解,
-
為何投了簡歷沒反應 注意這4個原因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需要工作,因為這樣的話也是代表自己的一些生活,而且經常工作也可以添加一些樂趣之類的,
-
面試時如何加分 教你4個方法面試的時候到底應該怎么做才可以更好的給自己去添加一些分數的呢?我們都知道在找工作的時候也是非常的競爭,壓力也是非常大的,
-
面試時千萬別出現這5種情況在面試的時候大家都知道嗎?在面試的時候也是有著非常大的講究的,如果是不成功的話,也會讓自己失去這樣的一個機會的,所以大家
-
職場新人犯8個錯誤毀掉前程作為一些剛剛工作的一些人員,那么在生活中的人還是應該要多注意,如果是平時不注意一些細節的,而且這樣的話肯定會讓自己失去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