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休長假的10個跡象
每一天都像一次偉大的冒險;而在另外一些時候,生活僅僅意味著吃飯、上班和睡覺。那么,我們是不是應該來一次——
“我應該,不,我必須給自己放個長假了!”我是在一家快餐店的餐桌上突然意識到這一點的。
那天中午,我照例和兩個同事去寫字樓底層的餐廳吃飯,照例是那個機靈俏麗的服務生招待我們。
“最里面靠窗的位置?”
“嗯。”
“一壺免費的花茶?”
“嗯。”
“一份烏龍面套餐、一份黑椒炒飯、一份紅燒牛肉套餐?三碗例湯?”
“嗯……啊不!”
我脫口大叫了一聲。
看著還沒等我們開口就已寫好菜單的服務生,我突然發現事情有多么可怕:原來我的午餐已經一成不變到了這個程度!而且,完全就像我現在的生活!
三年前,我和幾個朋友開了一家廣告公司,我們漸漸有了自己的網絡,自己的客戶,還做了一本自己的免費投遞雜志。一切看上去并不壞,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我已然知道有哪些工作在等著我,每個月發薪的時候,我都完全有把握拿到一筆可觀的薪水。然而,慢慢地,我卻對一切越來越沒有興致,因為我的生活已經被套進了一個乏味的模式里,就像今天的午餐……天啦,我怎么一直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小服務生被我嚇了一大跳,我勉強笑了笑,讓她去下單子。一抬頭,看見對面坐著的林——我的創業搭檔,眼里已流露出理解的悲哀目光。
就是在那天的餐桌上,我和她決定,一定要給自己放個長假。她想去國外學一學美術設計;而我的計劃是先到處走走,然后找個安靜的地方動手寫本書。
七個月之后,林到了巴黎,而我也踏上了去麗江的行程。滿懷嫉妒的同事把我送到機場,一再地叮囑我要早點回來,而我一邊答應著,一邊懷疑自己到底要休息多久——至少,在能夠重新找到工作的激情和樂趣之前(希望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能幫我做到這一點),我是不打算回來了。
私下里,我和林把這次長假叫做:“迷你退休”。
來我才知道,我和林給自己放的這個長假并不算什么特立獨行。有調查顯示,至少有10%的全職工作者計劃或已經給自己放了長假。在30-35歲的人之中,對工作壓力和生活狀態感到厭倦的更高達80%。
一個專門做心理咨詢的醫師曾告訴我,她的顧客大多是三十多歲的白領,因為二十多歲的時候,人們總是做那些別人要他們做的事,過那種別人希望他們過的生活,可過了三十,他們往往突然發現:“我已經有了車子房子,我已經有了自己的事業,可是,見鬼!我過得并不快樂!”
對于這樣的顧客,醫師通常會告訴他們,他們應該花點時間來關注自己——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想做什么事,想到哪里去。比如是不是應該出去旅游幾天,要不要多花點時間陪陪孩子、或是學一門插花、陶塑之類的新鮮玩意兒。“至于那些厭倦煩躁心理特別嚴重的顧客,我常會建議他們給自己放個長假。因為換一個生活環境,往往能讓人發現被日常瑣事掩蓋的真正的自我,或者說,至少能為你重新投入緊張工作積蓄動力和能量。”
這位醫師說得對極了。每次回想起我在麗江住的那幾個月,我的心里都充滿感激。幾年前,那個干凈安詳的小鎮真的是一個童話般的地方。我還清楚地記得第一天到達那里,住進我那間咖啡館二層的小小套房之后,那種奇異的完全放松的感覺;我記得我站在陽臺上,如癡如醉地聽著下面傳來當地人軟軟的聊天聲,心里明白:“我來對地方了,我哪里也不想去了。”
接下來的時間變得十分奇妙,每天的時光都是那樣悠長而平緩,但一轉眼竟就過了3個月。而在這些簡單的日子里,我越來越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是哪些東西讓我變得消沉,是什么讓我的生命充滿歡樂……
等我從麗江回到北京之后,一切似乎并沒有變化:我依然去以前的公司上班,做的也依然是以前事情。但是,我知道,有些東西已經永遠不一樣了。因為在長久的休息之后,我學會了享受忙碌的樂趣,也學會享受生活里細微的美好,學會對生活知足,并且感恩。
林沒有回來,在巴黎的學習讓她決定過另外一種生活;不過無論是業務或是生活上,我們依然是好朋友。
林告訴我說,在歐洲,給自己放長假簡直不算什么。他們一般會在選擇去國外或鄉下生活一段時間,不過也有例外,像她的一個朋友就哪里都沒去,在家里結結實實地閑呆了半年。但他覺得很值,因為這段時間讓他看清了自己真正適合做什么,后來他辭職到郊外種花去了,開心得不得了。
不過,林最羨慕的是一個叫瑪珈的女孩,她的長假是在印度、泰國這些地方旅游了一年多,最絕的是,她幾乎沒有花什么錢——因為她有做發型的好手藝,她就一邊旅游一邊給當地的貴婦人做巴黎的最新發型,用這門手藝賺夠了旅游費!
當然,對于不具備這類手藝的人來說,給自己放長假是要付出相當代價的:有這么長的時間只花不賺,這對你的經濟是個嚴峻的考驗;有這么長時間中斷工作,你的職業生涯很有可能受到影響……你確信自己經受得起這一切嗎?畢竟,如果你只是對日常工作有些厭倦,或者是希望減輕生活的壓力,還有別的許多方法可以選擇——它們不需要你付出這么多。要知道,就像我和林這樣薄有積蓄而且自己當老板的人,也是準備了半年多之后,才能夠給自己放個長假的。
有時候我覺得,長假只是我們對理想生活的一種嘗試,對未來的一種選擇;只是因為它離我們所習慣的生活方式是如此之遠,所以才顯得這樣迷人。
如今,我依然懷念麗江的那段生活,但我知道,我不需要再來一次了。因為在擁有了那樣的經歷之后,離開,至少是暫時離開習慣的生活軌道,換一個角度來看待一切,對我來說已經不再困難——比如說,我可以隨便跳上一輛列車,讓它帶我到不遠的一個陌生的城市,然后發上兩三天的呆。
私下里,我把這樣的逃離叫做“迷你長假”。
你需要長假的10個跡象
1.每天上班的路上,你都會冒出這樣的念頭:“我再也受不了了!我不想干下去了!”
2.每個周末的早上你會驚醒好幾次,然后想:“謝天謝地,今天不用上班。”
3.你下班回家后,除了吃飯、睡覺之外沒有精力做別的任何事情——除了喝點酒、吃下一大把維生素,或者一堆莫名其妙的零食。
4.你總是忙得要命卻從來沒有成就感。
5.你總是無端覺得沮喪和壓抑,即使在最開心的時候心底也有這樣的陰影。
6.你無法面對這樣的問題——“我的生活中除了工作還有什么?”“我該怎么過?”“我這樣過到底為了什么?”
7.你對別人的生活充滿嫉妒,而從前你根本不會有這種感覺。
8.你對“怎樣改變你的工作/房子/生活……”之類的電視節目或暢銷書充滿興趣。
9.每周五你都會到彩票點買上10注彩票,并且樂于沉浸在中了獎該做些什么、去哪里玩的夢想之中。
10.每個周日的晚上,你都會變得消沉、煩惱、悲觀;而周一早上睜開眼后更是沮喪得一塌糊涂。
“我應該,不,我必須給自己放個長假了!”我是在一家快餐店的餐桌上突然意識到這一點的。
那天中午,我照例和兩個同事去寫字樓底層的餐廳吃飯,照例是那個機靈俏麗的服務生招待我們。
“最里面靠窗的位置?”
“嗯。”
“一壺免費的花茶?”
“嗯。”
“一份烏龍面套餐、一份黑椒炒飯、一份紅燒牛肉套餐?三碗例湯?”
“嗯……啊不!”
我脫口大叫了一聲。
看著還沒等我們開口就已寫好菜單的服務生,我突然發現事情有多么可怕:原來我的午餐已經一成不變到了這個程度!而且,完全就像我現在的生活!
三年前,我和幾個朋友開了一家廣告公司,我們漸漸有了自己的網絡,自己的客戶,還做了一本自己的免費投遞雜志。一切看上去并不壞,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我已然知道有哪些工作在等著我,每個月發薪的時候,我都完全有把握拿到一筆可觀的薪水。然而,慢慢地,我卻對一切越來越沒有興致,因為我的生活已經被套進了一個乏味的模式里,就像今天的午餐……天啦,我怎么一直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小服務生被我嚇了一大跳,我勉強笑了笑,讓她去下單子。一抬頭,看見對面坐著的林——我的創業搭檔,眼里已流露出理解的悲哀目光。
就是在那天的餐桌上,我和她決定,一定要給自己放個長假。她想去國外學一學美術設計;而我的計劃是先到處走走,然后找個安靜的地方動手寫本書。
七個月之后,林到了巴黎,而我也踏上了去麗江的行程。滿懷嫉妒的同事把我送到機場,一再地叮囑我要早點回來,而我一邊答應著,一邊懷疑自己到底要休息多久——至少,在能夠重新找到工作的激情和樂趣之前(希望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能幫我做到這一點),我是不打算回來了。
私下里,我和林把這次長假叫做:“迷你退休”。
來我才知道,我和林給自己放的這個長假并不算什么特立獨行。有調查顯示,至少有10%的全職工作者計劃或已經給自己放了長假。在30-35歲的人之中,對工作壓力和生活狀態感到厭倦的更高達80%。
一個專門做心理咨詢的醫師曾告訴我,她的顧客大多是三十多歲的白領,因為二十多歲的時候,人們總是做那些別人要他們做的事,過那種別人希望他們過的生活,可過了三十,他們往往突然發現:“我已經有了車子房子,我已經有了自己的事業,可是,見鬼!我過得并不快樂!”
對于這樣的顧客,醫師通常會告訴他們,他們應該花點時間來關注自己——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想做什么事,想到哪里去。比如是不是應該出去旅游幾天,要不要多花點時間陪陪孩子、或是學一門插花、陶塑之類的新鮮玩意兒。“至于那些厭倦煩躁心理特別嚴重的顧客,我常會建議他們給自己放個長假。因為換一個生活環境,往往能讓人發現被日常瑣事掩蓋的真正的自我,或者說,至少能為你重新投入緊張工作積蓄動力和能量。”
這位醫師說得對極了。每次回想起我在麗江住的那幾個月,我的心里都充滿感激。幾年前,那個干凈安詳的小鎮真的是一個童話般的地方。我還清楚地記得第一天到達那里,住進我那間咖啡館二層的小小套房之后,那種奇異的完全放松的感覺;我記得我站在陽臺上,如癡如醉地聽著下面傳來當地人軟軟的聊天聲,心里明白:“我來對地方了,我哪里也不想去了。”
接下來的時間變得十分奇妙,每天的時光都是那樣悠長而平緩,但一轉眼竟就過了3個月。而在這些簡單的日子里,我越來越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是哪些東西讓我變得消沉,是什么讓我的生命充滿歡樂……
等我從麗江回到北京之后,一切似乎并沒有變化:我依然去以前的公司上班,做的也依然是以前事情。但是,我知道,有些東西已經永遠不一樣了。因為在長久的休息之后,我學會了享受忙碌的樂趣,也學會享受生活里細微的美好,學會對生活知足,并且感恩。
林沒有回來,在巴黎的學習讓她決定過另外一種生活;不過無論是業務或是生活上,我們依然是好朋友。
林告訴我說,在歐洲,給自己放長假簡直不算什么。他們一般會在選擇去國外或鄉下生活一段時間,不過也有例外,像她的一個朋友就哪里都沒去,在家里結結實實地閑呆了半年。但他覺得很值,因為這段時間讓他看清了自己真正適合做什么,后來他辭職到郊外種花去了,開心得不得了。
不過,林最羨慕的是一個叫瑪珈的女孩,她的長假是在印度、泰國這些地方旅游了一年多,最絕的是,她幾乎沒有花什么錢——因為她有做發型的好手藝,她就一邊旅游一邊給當地的貴婦人做巴黎的最新發型,用這門手藝賺夠了旅游費!
當然,對于不具備這類手藝的人來說,給自己放長假是要付出相當代價的:有這么長的時間只花不賺,這對你的經濟是個嚴峻的考驗;有這么長時間中斷工作,你的職業生涯很有可能受到影響……你確信自己經受得起這一切嗎?畢竟,如果你只是對日常工作有些厭倦,或者是希望減輕生活的壓力,還有別的許多方法可以選擇——它們不需要你付出這么多。要知道,就像我和林這樣薄有積蓄而且自己當老板的人,也是準備了半年多之后,才能夠給自己放個長假的。
有時候我覺得,長假只是我們對理想生活的一種嘗試,對未來的一種選擇;只是因為它離我們所習慣的生活方式是如此之遠,所以才顯得這樣迷人。
如今,我依然懷念麗江的那段生活,但我知道,我不需要再來一次了。因為在擁有了那樣的經歷之后,離開,至少是暫時離開習慣的生活軌道,換一個角度來看待一切,對我來說已經不再困難——比如說,我可以隨便跳上一輛列車,讓它帶我到不遠的一個陌生的城市,然后發上兩三天的呆。
私下里,我把這樣的逃離叫做“迷你長假”。
你需要長假的10個跡象
1.每天上班的路上,你都會冒出這樣的念頭:“我再也受不了了!我不想干下去了!”
2.每個周末的早上你會驚醒好幾次,然后想:“謝天謝地,今天不用上班。”
3.你下班回家后,除了吃飯、睡覺之外沒有精力做別的任何事情——除了喝點酒、吃下一大把維生素,或者一堆莫名其妙的零食。
4.你總是忙得要命卻從來沒有成就感。
5.你總是無端覺得沮喪和壓抑,即使在最開心的時候心底也有這樣的陰影。
6.你無法面對這樣的問題——“我的生活中除了工作還有什么?”“我該怎么過?”“我這樣過到底為了什么?”
7.你對別人的生活充滿嫉妒,而從前你根本不會有這種感覺。
8.你對“怎樣改變你的工作/房子/生活……”之類的電視節目或暢銷書充滿興趣。
9.每周五你都會到彩票點買上10注彩票,并且樂于沉浸在中了獎該做些什么、去哪里玩的夢想之中。
10.每個周日的晚上,你都會變得消沉、煩惱、悲觀;而周一早上睜開眼后更是沮喪得一塌糊涂。
相關文章
-
職場中人際交往的技巧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大家應該要學會一些禮儀,這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職場中人際交際的一些技巧,相信很多人也并不是那么了解,
-
為何投了簡歷沒反應 注意這4個原因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需要工作,因為這樣的話也是代表自己的一些生活,而且經常工作也可以添加一些樂趣之類的,
-
面試時如何加分 教你4個方法面試的時候到底應該怎么做才可以更好的給自己去添加一些分數的呢?我們都知道在找工作的時候也是非常的競爭,壓力也是非常大的,
-
面試時千萬別出現這5種情況在面試的時候大家都知道嗎?在面試的時候也是有著非常大的講究的,如果是不成功的話,也會讓自己失去這樣的一個機會的,所以大家
-
職場新人犯8個錯誤毀掉前程作為一些剛剛工作的一些人員,那么在生活中的人還是應該要多注意,如果是平時不注意一些細節的,而且這樣的話肯定會讓自己失去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