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師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還須加強
第27個教師節如期而至。在當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背景下,把“教師自覺為教育事業和人才培養作奉獻,誰來關懷教師”的問題提上日程,應該成為深入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和諧校園的必然要求之一。
黨的十七大報告第一次提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 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這兩個新名詞透露了我們黨“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變化”,“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這一重要理念的提出,進一步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體現了我們黨“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體現了我們黨對人的關懷以及社會對人的愛,將以往一直顯得嚴肅的思想政治工作開始關心人內心的感受,有利于引導教師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同時也為學校黨建工作在新形勢下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所謂人文關懷,是指對人類自身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的關注、探索和解答,具體表現為對人的生存狀況的關注,對人的尊嚴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條件的肯定,對人類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追求等。注重人文關懷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題中應有之義。
所謂心理疏導,是相對物質幫助而言的,主要指關懷與引導人的心理活動、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等方面及其成長與發展,即關懷、引導和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質量和精神狀態,其內涵就是心靈溝通,理解與關愛是心理疏導的核心。
教師作為各級各類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社會各類群體一樣需要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對教師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在當前強調促進社會和諧的背景下顯得日益重要。“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具有豐富的科學內涵。建立健全對教師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長效機制這一命題的提出,標志著對教師主體地位的認識的進一步深化。
對教師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就是按照以人為本的要求,將“人文關懷”理念和“心理疏導”機制引入到教師群體,在政治上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以及應有的權益和需要,通過學校對教師的關懷,教師間相互關懷等措施,對教師進行真情關懷服務,使教師充分感受到學校乃至社會的溫暖,更好地發揮在教學、育人、科研、管理等方面發揮作用。
現代化的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進程開始加速,或者說當一個社會正在急劇轉型,這時不僅社會問題頻繁發生,而且心理問題也大量凸現。當前,我國的社會轉型進入了一個重要的階段,急劇的社會變遷引發的心理問題逐漸增多。可分為精神壓力、物質貧困、事業缺乏成就感三類,而且這三類又常常交織在一起。教師引發的心理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表現:首先是所擔當的繁重教學科研任務所帶來的工作壓力;其次是強烈的事業進取心和追求而帶來的所帶來的發展壓力;再次是人際關系調試的需要和個人生活質量的提升所帶來的心理壓力。此外,不同年齡層的教師也或多或少存在著婚姻家庭的調適問題、自身或家人因病致困問題、心理孤獨和心理障礙問題;因個人的正當權益得不到應有的兌現以及因腐敗現象嚴重而引發的對社會的不滿問題;由于與他人攀比引發的心理不平衡問題等等。教師的種種心理問題是由長期的精神緊張壓力、反復的心理刺激及復雜的惡劣情緒逐漸影響形成的,如果在學校得不到及時疏導化解,久而久之,就會在心理上造成心理障礙、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機,這既不利于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也無助于校園和諧。
要切實解決好上述問題,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學校領導者、管理者要牢固樹立“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意識,通過多種幫扶體現學校這個“教師之家”的溫暖,以此增強教師的榮譽感、自豪感、歸屬感和凝聚力。
通過教師群體內部充滿溫暖和活力的自身建設來樹立良好的形象,可以有效地增強學校在廣大教師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通過構建教師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長效機制可以讓教師切身感受到職業生涯和校內外生活的人性化、人情味,從而更加積極和樂觀地從事教師職業。
為此,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不斷加強對教師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
首先要從政治上關心、保護教師合法權利和正當權益,制度建設是根本性的。必須建立先進的教師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制度和機制,使學校內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制度化。對教師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而言,實現和不斷完善校務公開,實施和不斷完善公平公正公開的人事與分配制度、尊重教師主體地位、保障教師的民主權利就是對教師的最大人文關懷,也是對教師進行心理疏導的最有利武器。其次,要在生活上照顧、精神上引導、感情上慰籍、心理上疏導、事業上幫助教師。這是黨內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總體思路。切忌空洞無物的說教和“口惠而實不至”的承諾。學校干部人事與分配制度是否公正、合理、關系到教師的積極性并進而影響教師的心態和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對于一個有志于從教并具有多方面教學才能同時又能得到群眾認可的優秀教師來說,能被重用就是最大的快樂,但如果長期不被重用就會成為阻障學校和諧的一個重要因素,諸如用人不公等不正之風蔓延,則會加劇教師的不平心理。完善人事與分配制度,首先,要進一步加大對學校的選拔任用機制的改革。要確保選拔任用機制科學、完善,在程序、結果上公開透明。圍繞建立科學的監督約束機制,探索規范學校領導層權力運作的制度和辦法。要培育有利于創新的制度和政策環境,對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要少責備、多寬容。對教師要作全面了解。學校領導層要能容得下不同的意見。這樣才能使教師保持正常的心態。其次,要健全校內激勵機制。堅持以人為本,從教師需求的多元化規律出發,讓能干事、會干事的教師受到激勵,體會到學校的關懷。
其次是要尊重教師主體地位、保障教師民主權利,改革和完善教師動員機制,保證教師有政治上的參與感、主人翁感。
學校的領導層要改變長期以來單純的“思想工作加行政命令”的教師動員方法,新的教師動員機制要體現兩點:一是要體現人文關懷,讓更多的教師感受到創造性的勞動帶來的愉快和幸福。二是要及時保持對教師的回應,對教師進行動員,也就等于向教師做出保證,要讓教師知道自已投入的結果是否符合預期,這樣才能提高教師對學校領導層的信任度。增強學校的凝聚力。
第三是要科學管理,建立長效心理疏導機制,保證教師的心理健康維持在一個較理想的水準。教師心理健康所呈現的各種問題,尤其是以煩躁、沖動、偏執、孤獨、憂郁、憤懣為特征的非健康心理,一旦處理不好,就可能引發事端。學校領導層、管理層作為學校事務的組織者、管理者,如果對教師的心理變化沒有充分的了解和清醒的認識,并對此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包括心理救助,就會嚴重影響學校和諧,并可能影響校園的和諧與穩定。所以在實踐中必須對此有清醒的認識。
注重教師的心理疏導,就要把教師心理健康列為學校管理工作的一項任務。凡教師有職務崗位變動、工作遭受挫折、事業發展不順、家庭遭遇變故等情況,學校領導層都應及時找教師本人談心,真心實意地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問題或進行有效疏導;凡是教師要求反映問題、匯報工作的,學校領導層、管理層就要落實人員熱情接待,認真傾聽他們的心聲,做好解釋和疏導工作。
在對教師講發展、提要求、抓效率的同時,學校領導層還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做一些必要的定性定量分析,把以人為本體現到各項工作和政策中去,既要讓教師有壓力,又要實事求是,不強人所難,給教師下達的工作目標要讓他們經過努力能夠達到,也就是“跳一跳,摘果子”。
第四是要探索建立教師心理危機干預、預警機制。理論和實踐表明,盡管危機本身具有不可預測的特點,但早發現、早干預是危機干預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建立動態評估體系,定期對教師進行各種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關懷,并向學校有關領導通報,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及時的應對,提高教師的心理應對能力。心理和諧是一種能力,是一種力量,是人生的一個課題和使命。要積極推動教師心理和諧建設,努力探索在新的條件下有效提高人們心理承受力的方式方法,自覺地在教育、心理醫療以及各級黨組織的思想政治工作等幾個重要環節之間建立起良性互動的應對機制,營造培育和諧心理的氛圍,從而為構建黨內和諧社會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人文環境保證
第五是要加強對存在各種困難的教師的管理和幫扶機制的建設,及時解決困難教師的難題,體現學校黨組織與行政的關愛,保證教師的正常生活和尊嚴。首先,要建立學校的結對幫扶機制、相應的領導機構、搭建服務平臺,探索服務凝聚教師的載體形式:一是定幫扶對象,重點幫扶因病因殘造成生活困難的教師、遭受意外事故造成暫時生活困難的教師。二是定幫扶責任人。組織有幫扶與帶動能力的黨員干部與所在黨組織的困難教師開展“一對一、就近”幫扶。三是定幫扶期限;四是定任務;五是定幫扶內容。堅持傳統佳節要訪,有了困難要訪,子女開學要訪,生老病死要訪,出現糾紛要訪等人文關懷制度。
第六是要建立教師人文關懷的評價機制,促使學校領導層把人文關懷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保證學校人文關懷的經常化和制度化。學校領導層要把“校內民主”和“校內民生”問題作為評價內容。學校領導層、管理層要就教師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長效機制的建立與完善作為進行定期和不定期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把構建教師的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長效機制作為對學校領導層、管理層主要評價的重要指標。
-
職場中人際交往的技巧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大家應該要學會一些禮儀,這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職場中人際交際的一些技巧,相信很多人也并不是那么了解,
-
為何投了簡歷沒反應 注意這4個原因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需要工作,因為這樣的話也是代表自己的一些生活,而且經常工作也可以添加一些樂趣之類的,
-
面試時如何加分 教你4個方法面試的時候到底應該怎么做才可以更好的給自己去添加一些分數的呢?我們都知道在找工作的時候也是非常的競爭,壓力也是非常大的,
-
面試時千萬別出現這5種情況在面試的時候大家都知道嗎?在面試的時候也是有著非常大的講究的,如果是不成功的話,也會讓自己失去這樣的一個機會的,所以大家
-
職場新人犯8個錯誤毀掉前程作為一些剛剛工作的一些人員,那么在生活中的人還是應該要多注意,如果是平時不注意一些細節的,而且這樣的話肯定會讓自己失去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