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學組織行為學的產生
20世紀上半葉,科學界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歐洲一部分社會科學家、人文學家和哲學家發起科學統一運動,討論怎樣將各類學科統一起來為一個目標而工作,以求更有利于科學的發展。二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維納,在40年代開創了“控制論”,綜合運用數學、物理、代數及心理學、生理學、生物學、社會學等知識,把機器的通訊行為與人類的通訊行為融合為一體,把人和社會因素聯結起來,對信息進行整體控制。這兩件大事促使科學家利用各種現有的科學知識,揭示人類行為的基本規律。
行為科學最早起源于1927-1932年美國心理學家梅奧等人的“霍桑實驗”,1949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的一次跨學科的科學會議上,提出了“行為科學”這一概念。1953年美國福特基金會邀請了一些大學學者對其進行論證后,正式定名為“行為科學”。1956年正式發行《行為科學》月刊。從此,企業管理中研究人際關系的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被統稱為行為科學家。
廣義的行為科學,包括一個學科群。美國《管理百科全書》定義:“行為科學是運用科學學和觀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會環境中人的行為以及低級動物行為的科學,已經確認的學科包括心理學、社會學、社會人英字和共他學科類似的觀點和方法。”
美國《國際社會科學百科全書》則把行為科學的研究對象局限于人的行為,排除了動物的行為;在內容方面講得更具體,包括社會學、人類學(不包括考古學、技術語言學與體質人類學的大部分)、心理學《不包括生理心理學》以及生物學、經濟學、地理學、法學、精神病學和政治學中有關行為的部分。
著名行為學家羅桑把行為科學看成是社會科學的一個分支,認為社會科學包括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學、心理學、社會學、文化人類學,而后三門學科即稱為行為科學。
狹義的行為科學是把行為科學直接視為一門管理學科。1980年出版的英文版《國際管理詞典》中的定義為:“行為科學主要是有關對工作環境中個人和群體的行為進行分析和解釋的心理學和社會學學說……它強調的是試圖創造一個最優工作環境,以便每個人既能為實現公司目標,又能為實現個人目標有效地作出貢獻。”
20世紀60年代中期,又出現了“組織行為”的新概念。組織行為泛指組織中的個體和群體的態度和行為,有關的態度包括組織成員如何看待他們的工作和報酬,對組織目標的責任感;有關的行為包括沖突、合作、生產率、改革創新等。組織行為是非常現實的領域,我們的社會是一個高度組織化的社會,我們所有的人都和某些組織相關聯。研究組織行為能使管理者明確應做什么才能提高組織效率,并且滿足組織成員的各種需要;使管理者作為一名成員更好地了解自己和自己的同事、上下級,更好地理解客戶心理;組織中的所有活動都對組織營運效果、組織目標的實現和社會目標的實現起著潛在的影響。至此,組織行為學脫胎而出,其研究方向直指企業中人的行為管理。
組織行為學由行為科學發展而來,是行為科學理論在組織中的具體體現和應用;但是,行為科學是研究人的一切行為,而組織行為學是研究一定組織中的人們的行為規律,其重點是企業中人的行為。
組織行為學就是研究組織及其成員的行為規律,加強組織運行機制,提高工作效率的科學。組織行為學主要是研究組織及其成員的行為規律,為管理者預測成員的行為動向,提供有效的依據;研究的對象是組織的人力資源;目的是提高組織及其成員的行為績效,充分發揮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充分發揮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組織齊心協力,同心同德,更好地實現組織的管理目標。
-
職場中人際交往的技巧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大家應該要學會一些禮儀,這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職場中人際交際的一些技巧,相信很多人也并不是那么了解,
-
為何投了簡歷沒反應 注意這4個原因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需要工作,因為這樣的話也是代表自己的一些生活,而且經常工作也可以添加一些樂趣之類的,
-
面試時如何加分 教你4個方法面試的時候到底應該怎么做才可以更好的給自己去添加一些分數的呢?我們都知道在找工作的時候也是非常的競爭,壓力也是非常大的,
-
面試時千萬別出現這5種情況在面試的時候大家都知道嗎?在面試的時候也是有著非常大的講究的,如果是不成功的話,也會讓自己失去這樣的一個機會的,所以大家
-
職場新人犯8個錯誤毀掉前程作為一些剛剛工作的一些人員,那么在生活中的人還是應該要多注意,如果是平時不注意一些細節的,而且這樣的話肯定會讓自己失去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