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職場人生有什么困惑和憂慮
我們的教育系統中,孩子一直處于被教育的狀態,內心被社會角色綁架,自我認知全仗外界評價,慢慢的一直到35歲的時候,這個人群中很容易出現巨大壓力和困惑。這是為什么呢?
“丁克”家庭,外企人事總監、年薪50多萬,有房有車,到美國出差,到歐洲旅游,到香港購物……這是一對38歲夫婦的生活簡述,在別人眼里“羨慕死人”的他倆,面對職業咨詢師,卻抱怨“心里空空,總會涌起失落感”。
這樣的嘆氣,企業培訓機構和職業咨詢機構的專家們最近頻頻聽到。他們發現,諸多35歲上下的職場人似乎不約而同地陷入了人生的一段困擾期,這批“70后”,在經歷了10-15年打拼之后,有的已然在各自的行業出類拔萃,但眼下想不清楚下一步怎么走;有的則在為職場生涯難以轉型苦苦掙扎——在“45歲中年危機”還遠未來臨之時,已被“35歲的困惑”籠罩住了。
事業天花板無法突破。
一名IT通信公司的技術人員在30歲以前,每天除了工作還是工作,他生怕自己所學的知識老化,生怕在競爭中被淘汰,危機感始終縈繞心頭,于是更加努力地工作,加班成了家常便飯?缛35歲之后,他仍然認為自己沒有能夠達到期望的目標,因為很多大學同學已經是部門的頭目了。
似乎在很多行業,35歲成為一個門檻,在許多企業要求年輕化時,他們的事業還沒有突破,困惑隨之而來:這樣繼續下去,職位就難有改變,工作也難做出更大的成績。這個時候許多職場人士采取的方法就是一心撲在工作上,工作過勞等現象也開始出現。
高級職業規劃師、中智人才信息部經理朱詩勃認為,一些職場人在30歲以前沒有好好規劃自己的未來,感覺自己沒能在30歲的時候“立”起來,而轉行又面臨年齡的障礙,更年輕的人已經冒尖,他們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開始懷疑人生。
自我認知全仗外界評價。
而那對可謂“鉆石領”的“丁克”夫婦在與培訓專家、思維管理咨詢公司的王善平交流的時候,坦陳心中的“迷茫”:“對現在生活的滿足感和幸福感不是很強,今天在企業里面是一個人事總監,我是不是要去做更加忙碌的副總?也可能明天突然裁員,那就什么都不是了,隱隱約約就有這種擔心。”
更有趣的一個例子是,有一個從事投資銀行工作的白領,現在受困擾的一點是“我算不算是一個專家?”他干投行已經十五六年了,突然之間,有人開始叫他專家了,“剛開始我心里面還有點不習慣,然后叫著叫著就習慣了。突然有那么幾天人家不叫我專家,我就一下子失落得不得了。”
王善平說,一些35-40歲的職業經理人雖然表面上已經成為“成功人士”,但是因為對自己缺乏清晰把握和認知,于是,他們的感受都仰仗著外界對他的支撐和認可,自然而然產生了內心的迷茫。
不要被“社會角色”綁架。
職業咨詢機構對咨詢案例分析后發現:30-35歲這一年齡階段的男性,職業困惑最多。他們普遍有“三高”:高欲望、高壓力、高風險。“三高”的存在使得這一年齡段的男性職場人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困惑。
“70年代人成長的30多年中,經歷了一個翻天覆地的物質化過程,房子車子、出國留學、升官成名等社會化需求蜂擁而來,于是他們在追逐這些社會化需求的時候,對自我需求關心不夠,最終迷失了自己。”王善平這樣分析道。
王善平還特別提到,我們的教育系統中,從小學到大學,在注重能力培養的同時,引導孩子關注內心的教育卻少之又少,所以他們更多被社會角色綁架,而這種社會角色和自己的內心喜好又沒有交集,內心的空虛不知道如何調適。
朱詩勃對于這一群體的建議則是,一方面,要理性地評估自身,制定合理職業目標,根據行業環境和自身現狀完成轉型;另一方面,要平衡工作與休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給內心留出思考的空間。
生活一直在給我們壓力和不滿,我們需要做到的便是釋放和繼續前進。
-
職場中人際交往的技巧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大家應該要學會一些禮儀,這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職場中人際交際的一些技巧,相信很多人也并不是那么了解,
-
為何投了簡歷沒反應 注意這4個原因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需要工作,因為這樣的話也是代表自己的一些生活,而且經常工作也可以添加一些樂趣之類的,
-
面試時如何加分 教你4個方法面試的時候到底應該怎么做才可以更好的給自己去添加一些分數的呢?我們都知道在找工作的時候也是非常的競爭,壓力也是非常大的,
-
面試時千萬別出現這5種情況在面試的時候大家都知道嗎?在面試的時候也是有著非常大的講究的,如果是不成功的話,也會讓自己失去這樣的一個機會的,所以大家
-
職場新人犯8個錯誤毀掉前程作為一些剛剛工作的一些人員,那么在生活中的人還是應該要多注意,如果是平時不注意一些細節的,而且這樣的話肯定會讓自己失去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