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難的4個心理原因
但是生活中有很多大學生總是感嘆自己為何自己擁有高的學歷卻找不到工作,一直想找到其中原因,我們需要首先自檢一下自己的心理狀態,如果你存在下面的這4種心理找工作真的就會變得很難。
影響大學生擇業的主要心理誤區
一蹴而就
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與許多大學生在找工作時想“畢其功于一役”的心情有很大的關系。一步到位地選定自己理想、喜歡的終身性職業、崗位,以發揮專業所長、體現人生價值和追求,這種想法沒有什么不對,但最優選擇總是稀缺的,何況一些大學生的理想工作又是那么高不可攀——工資要高、單位要體面、工作不要太累、上班要方便——各種考慮使學生錯過了許多好機會。
好高騖遠
某些大學畢業生走出校門時往往躊躇滿志、心比天高,認為參加工作就是要干一番大事業,而不愿腳踏實地地從日常平凡工作做起;如有的單位準備先讓同學到基層鍛煉兩年再調回機關工作,之前躍躍欲試的同學立即就心灰意冷、猶豫不決了。一部分畢業生,特別是一部分從所學專業到自身條件自我感覺良好的畢業生往往用一種錯誤的方式方法處理就業問題——他們從不急于與用人單位簽訂就業協議,而是一拖再拖,目的是為了能落實一個自己認為各方面條件十分完美的單位,但結果常常是事與愿違。正所謂“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沒有充分的從日常平凡的工作崗位干起的思想準備,很難在日后的工作中有所作為。
依賴心理
依賴心理在求職擇業中具體表現為在就業中表現被動,依賴他人,當代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相對較好,有些獨生子女的家庭人際關系網大,他們把擇業的期望都寄托在家人、親戚或朋友,希望通過關系、走后門等形式,整天呆在家里或學校“待業”,在“等待”中依賴外在力量幫助自己擇業。
焦慮、盲目心理
焦慮是一種復雜的情緒反應,主要表現為煩躁不安、恐懼、憂慮或出現某些不良的生理反應。高校心理教育界有名話:“進來就不適應,出去了就焦慮”,說是的大學生對就業的焦慮。有些畢業生沒開始找工作就擔心自己會被淘汰,也有些優秀的大學生擇業目標過高,直到接近畢業離校前一兩個月,見到身邊同學基本都落實了工作,就開始緊張、焦慮起來,到最后只能盲從,隨便找個單位落腳。還有些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缺乏個人主見,看到別人到大城市,回到基層或邊遠山區就業,自己也跟著來,他們抱著隨大流的從眾心理,導致擇業焦慮、盲目心理。
大學生擇業心理誤區的消除與指導
正確認識自己,避免盲目自負。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除了外部的社會因素外,不可忽視大學生自身問題。其中如何客觀評價自己,極為重要。常言道“知人為聰,知己為明”;“知人不易,知己更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也有自己的缺點和短處,大學生應學會客觀地評價自己,對自己的所學專業、工作能力、愛好特長、優勢劣勢應有較為全面的把握,有一個適當的自我定位,避免狂妄輕浮、盲目自負、“眼高手低”,這樣才能在就業中克服缺點,發揚優點,找到自己較滿意的職業。
勇敢面對現實,增強挫折承受能力。首先要培養大學生的競爭意識。生活在市場經濟中,競爭伴隨著人的一生。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要適應就業制度的深入改革,就要增強競爭意識。其次,要從實際出發,教育大學生勇敢面對現實。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推進,結構的調整,人才市場出現了不平衡的狀況。大學生應勇敢面對現實,主動適應社會,不能把就業期望值定得過高,避免過分看重暫時的利益、實惠,要把眼光放遠些;應從現實實際出發,處理好理想與實際的關系。再次,增強挫折承受能力。大學生擇業時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事,一定不要消極退縮,應放下心理包袱,保持良好心態,認真總結經驗,尋找失利的原因,發揮自己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調整好目標,爭取新的機會。
無論是找工作還是身處職場中我們都需要讓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對剛畢業的大學生朋友們來說,一定要先弄清楚自己發展的方向,讓自己從基層做起,切記不可好高騖遠。
-
職場中人際交往的技巧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大家應該要學會一些禮儀,這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職場中人際交際的一些技巧,相信很多人也并不是那么了解,
-
為何投了簡歷沒反應 注意這4個原因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需要工作,因為這樣的話也是代表自己的一些生活,而且經常工作也可以添加一些樂趣之類的,
-
面試時如何加分 教你4個方法面試的時候到底應該怎么做才可以更好的給自己去添加一些分數的呢?我們都知道在找工作的時候也是非常的競爭,壓力也是非常大的,
-
面試時千萬別出現這5種情況在面試的時候大家都知道嗎?在面試的時候也是有著非常大的講究的,如果是不成功的話,也會讓自己失去這樣的一個機會的,所以大家
-
職場新人犯8個錯誤毀掉前程作為一些剛剛工作的一些人員,那么在生活中的人還是應該要多注意,如果是平時不注意一些細節的,而且這樣的話肯定會讓自己失去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