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么不敢拒絕別人呢
上圖畫課前,丹丹的同桌娜娜對丹丹說:"你的畫筆真好看!"上課以后就跟她借了一枝,可是后來一直沒還,看起來不是忘記還了,而是不想還。丹丹對她的畫筆十分珍愛,卻又不敢向娜娜討回來,于是去跟媽媽哭訴。她媽媽找到娜娜,問她是不是向丹丹借了一枝畫筆,娜娜說:"好幾個人都借了。"結果還是不還。經過詢問,丹丹媽媽發現這類情況確實出現過不止一次了。她覺得十分困惑,向我咨詢:"我倒不在乎這么一枝筆。我主要是想知道,丹丹為什么不敢要回自己的東西。"
丹丹的表現,確實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我們先來看一看,一個孩子在同學跟他借東西時不會拒絕,可能有幾種原因:
第一種,害怕別人不跟他玩。如果一個孩子特別害怕孤獨,離開伙伴就沒著沒落,平時跟小伙伴說話都陪著小心,人家要什么東西,趕緊拱手奉送,甚至不等人家來要,主動送上門去。這種孩子把東西給了別人以后,一般是不會心疼,不會后悔的。丹丹看來不屬于這一類。
第二種,好面子。我們知道社會上有些人很講面子,生怕別人說自己"不懂世故"。他們為了照顧面子,常常做一些違心的事情。比如在飯店吃飯,明明知道不該自己掏錢,但對方不主動,自己只好大方一把,然而回到家里難免有怨言。這種社會風氣可能對孩子有些影響。如果丹丹的家長特別愛面子,那么丹丹的不拒絕可能就屬于這一類。
第三種,膽小。有些孩子對別人提的要求明明心里不同意,也說不出口。如果丹丹的性格比較內向,平時不愛說話,上課不愛發言,有時挨同學的欺負,特別是挨小男孩的欺負,那么丹丹的不拒絕,可能是屬于這種情況。
第四種,沒有拒絕的習慣和技巧。拒絕其實也是一種習慣。缺乏拒絕經驗的孩子,無法開口拒絕。孩子可能并不缺乏拒絕的膽量,但是他覺得直接說"不"有些別扭,又不會別的說法,因此就只好自己忍著了。
要想幫助孩子,家長先要搞清自己的孩子屬于哪一種情況。
孩子因為害怕別人不跟他玩而不敢拒絕,這是人際關系依賴癥的表現。家長教育的重點應該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要讓他學會獨處,學會自主,學會"自己跟自己玩兒",使他單獨活動的時候,也能覺得自己充實,而不是總跟著別人跑。克服了人際關系依賴性,孩子有了獨立性,說"不"是水到渠成的事。
好面子。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孩子長大了有可能成為這樣一種人:遇事總是因為掰不開面子而吃虧,吃虧之后心里又十分難受,精神上常常很痛苦,心理嚴重失衡。社會上這種人不少。要使孩子不成為這種人,家長首先應做出榜樣,該拒絕時就拒絕。如果沒有拒絕,就不要后悔。俗話說,死要面子活受罪。認清這個道理,才能心安理得地拒絕。
對膽小的孩子,可以讓他先學會拒絕家長,拒絕熟人,然后拒絕一些比較好說話的小伙伴,重復多次,孩子的膽子就越來越大了。
而婉言謝絕的技巧,家長可以根據當時的情境,具體教孩子話怎么說。比如,娜娜向丹丹借畫筆,丹丹不愿借,可以這樣說:"一會兒上課我還要用呢!""我媽媽不讓我隨便把東西借給別人,媽媽會說我的。"等等。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