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孩子在愛的環境下成長
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關在實驗室籠子里的小猴子,雖然會在饑餓的時候爬到涼冰冰的金屬猴子身上吮奶(模擬乳頭),但在其他時候,小猴子都爬到另一只毛茸玩具猴子的身上,依偎在它的懷里。猴子尚且如此,人類更不必說。
從生到死,每個人都渴望著父母、配偶、子女、朋友的愛與關注,體貼與肯定,有的時候還希望聽到夸贊和美譽之辭。依此類推,每個人也就應當去愛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去愛周圍的人們。
寶寶不是生下來就懂得愛的,“愛”同樣需要有專門的教導,爸爸媽媽可說是擔當這一“課程”的最好老師。作為成年人,我們當然知道不該在孩子面前做什么;但是對該在孩子面前做什么卻縮手縮腳,生怕有什么地方做“過火”了,不當心成了“教唆犯”。其實您大可不必這樣擔心,“愛”是很廣博的:愛社會、愛人類、愛動物、愛大自然。寶寶通過觀察他們的父母,學會了與人交往。假如寶寶能夠通過觀察他們父母的行為,在幼年時獲得這種愛與被愛的能力,那么說明父母首先帶給了孩子“幸福的理念”。同樣,如果孩子在幼年時沒有獲得這種能力,那么他在長大成人后,會出現一系列問題:社會交往時矜持、不自然,工作時拘泥、難于創新,很難和同事、朋友相處等。
因此父母不要小看在寶寶面前的親情表露,正是你們在寶寶面前親切自然的感情流露,使得孩子覺得廣博的愛是身心健康的一種標志,而爸爸媽媽之間的愛正體現了家庭的和睦與健康。這種“教育”本身也正是兒童早期“性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呢!
在氣氛溫馨的家庭中,寶寶不僅感受到爸爸媽媽對她的愛,而且還感受到爸爸媽媽之間相互的愛。這樣的寶寶在其成長的過程中能夠漸漸懂得人與人之間所應該建立的感情聯系,并學會如何去愛別人。有些家長在寶寶面前親昵有顧慮,他們怕給寶寶帶來負面的影響。的確,在表達感情上,中國人所受的教育一直比較保守和含蓄。我們會不自覺地拿著這一套去教育寶寶。實際上,父母的親昵是哺育寶寶的精神養料,它不僅會使孩子有安全感,并且會讓寶寶覺得擁抱和親吻是人與人之間正常的感情表達方式。
在這樣的家庭氣氛中長大的寶寶,他們會充滿愛心,知道如何去表達自身的誠意和友情,和周圍的人有著良好的關系,也能得到他人的愛。當然,這樣的孩子也能比其他人獲得更多的幸福和愉快。
僅僅吃飽穿暖是不夠的,人類都渴望著親情、愛撫。愛是人類一種基本的生理需要,因此父母需要用自己的行動給寶寶的心靈以愛的滋潤。很簡單,在寶寶面前大大方方的,當爸爸或媽媽中的一個帶著孩子做了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時,另一位不妨就欣喜地說:“好樣的!來,爸爸(媽媽)親你們每人一下!”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