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父母對子女“情感虐待”
我國“家長對兒童情感虐待問題較為普遍;童年期受家長、教師情感虐待經歷是導致家長對兒童情感虐待的危險因素”,這是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陳晶琦教授近日公布的小學生父母對子女情感虐待及其影響因素調查研究的結果。該研究就五項對子女虐待行為,向185名小學生父母進行了一年內情況調查,結果令人吃驚:在他人面前對子女進行羞辱者占13.5%、說希望子女不存在的話者占7.0%、威脅要將子女趕出家門者占14.1%、讓子女在家里目睹家人或親近人嚴重打架斗毆者占10.8%、威脅要嚴重傷害子女者占6.5%。
兒童教育專家指出:任何對兒童明顯或隱蔽的忽視或不重視,所產生的后果導致其行為異常者均為情感虐待。例如,對兒童的限制行動自由、詆毀嘲諷、威脅恐嚇和歧視排斥以及其他類型的非軀體敵視,都會對兒童的經驗與表達產生消極影響。由于兒童的情感比較敏感、心理承受力較小,因此易被情感虐待造成較嚴重的損害。情感虐待,大多來自父母、親戚、鄰居、保育員、老師、醫務人員等。但來自其父母的情感虐待多為最嚴重,往往是通過言語、威脅等方式表現。例如,家庭教育上的“冷暴力”是更隱蔽、更常見的精神虐待,常見三種形式。一是父母不愿意“搭理”子女,甚至有的家庭父母根本不關心子女、漠視其存在;二是父母對子女期望值太高,希望他們盡量完美,達不到要求就過度批評,甚至是全盤否定;三是對子女進行威脅或恐嚇,如用“考不到滿分就不準出去玩”、“再這樣就滾出家門”等威脅性語言。這種教育上的“冷暴力”不僅容易影響兒童性格成長,而且會導致兒童出現退縮性人格或性格暴躁,并富有攻擊性;情感虐待會使兒童的智力、記憶力、理解力及注意力等精神發育,受到傷害或壓抑。盡管目前情感虐待在我國還是一個較為隱蔽的問題,但對被虐待兒童來講危害十分嚴重。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兒科楊玉鳳教授認為,對于受到情感虐待兒童的心理精神治療,主要利用游戲、日間照看、學前教育等機會,使孩子能從中得到鍛煉和學習,使其社會能力提高,幫助孩子全面發展、增進自尊心。
她認為治療內容應是各方面綜合的,具體方法包括六類:一是單個家庭療法,即由治療者與兒童父母單獨談話、了解情況,然后“對癥開方”;或通過家庭關系的了解和觀察,給予建議和方案。二是單個兒童療法,即治療者與兒童進行直接地接觸交流,通過玩耍等兒童易接受的方式了解和觀察兒童的情況,并給予直接地指導。三是父母組療法,治療者通過組織兒童父母們之間的交流,幫助這些父母減輕心里壓力,使其積極面對家庭及孩子的情況。四是兒童組療法,治療者通過讓受到精神虐待兒童與其他兒童的接觸,增強其自信心等。五是家庭幫助,當精神虐待問題與生活壓力相關時,將焦點集中于家庭中一些具體事上,更易讓家庭接受治療。六是通過婚姻咨詢、鄰居間支持、家訪以幫助父母理解孩子的成長行為,以日漸寬容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行為。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