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小學生心理健康信息的主要方法
搜集小學生心理健康信息的方法多種多樣,本節著重介紹幾種較為常用的方法,包括觀察法、問卷法、訪談法、測驗法、評定法與作品分析法。
一、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教師通過感官和輔助儀器,在一定時間內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和描述學生并收集資料的一種方法。運用觀察法搜集學生心理健康信息的主要目的在于評定學生的心理活動水平,了解其存在的心理問題;通過觀察掌握比較詳實的第一手材料,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觀察法作為搜集學生心理健康信息的一種基本方法,具有目的性、計劃性、自然性與直觀性的特點?茖W的觀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自發的、偶然的觀察。它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與計劃性,而且要求在自然情境中進行,所受時空的限制較少。只要教師在觀察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可以隨時進行。另外,它的直觀性體現在它是教師運用自己的感官或儀器來獲得詳細而真實的材料。
因觀察的方式、內容、時間的不同,觀察法有不同的分類,教師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不同的觀察方法。
(1)根據觀察方式的不同,觀察法可以分為直接觀察與間接觀察。直接觀察是指教師憑借自己的感官來進行觀察;間接觀察是指教師利用一些儀器或其他技術手段作為中介對學生進行考察,如采用錄音、錄像等設備來對學生進行自然狀態下的觀察。間接觀察的優點在于它突破了直接觀察受人的主觀能力的局限,擴展了觀察的深度和廣度,提高了觀察的效率。
(2)根據觀察內容的不同,觀察法可以分為全面觀察與重點觀察。全面觀察是指教師在一定時間內對學生的所有行為進行觀察。如教師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可以采用全面觀察,包括觀察學生學習、情緒、人際交往等諸方面。重點觀察是指教師對學生在某一特定時間內的某些行為進行觀察。如想了解一年級新生的學習適應情況,可以選擇一年級新生在剛入學一段時間內的學習狀況(上課聽講、發言、課堂作業與家庭作業完成情況等)作為觀察重點。
(3)根據觀察持續時間的長短,觀察法可以分為長期觀察與定期觀察。長期觀察是指持續幾周、幾個月、幾年的觀察。如對有人際交往障礙的學生,出現障礙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師可對其進行長期觀察,考察各方面的因素,避免過早地、簡單地下結論。定期觀察是指每隔一定時間觀察一次。如教師在對接受心理輔導后的學生進行跟蹤觀察時,可采用定期觀察,即隔一定時間觀察、記錄一次。
教師在采用觀察法搜集學生信息時,應如何進行具體操作呢?
首先,確定觀察目標,即你想觀察什么。如果你想了解學生同伴交往的狀況,那么,你所要觀察的問題就圍繞著同伴交往展開,觀察他們在學校里如何與同伴交往,如何處理與同伴之間的沖突及如何維持良好的同伴關系等方面。
其次,制定觀察計劃。當觀察目標確定后,下一步就要制定出完整、清晰的觀察計劃。一般來說,觀察計劃包括觀察對象(你想對哪些學生進行觀察)、觀察內容(你想觀察那些學生哪方面的行為──學習方法、社會化程度等)、觀察時間(你打算在什么時間來進行觀察,每次觀察多長時間)、觀察地點(你打算在什么地點開展觀察──教室、專門的活動室還是校外生活中)、觀察方式(你打算采用直接觀察還是間接觀察,隱蔽式還是公開式等)、觀察效果(如何才能獲得有效的觀察,有哪些因素影響觀察有效性,應該如何控制這些因素)以及觀察倫理問題(你的觀察是否會引起一些倫理道德問題,應該如何避免)。
第三,做好觀察記錄。記錄是保證觀察內容詳實與準確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合格的觀察者除了有敏銳的感官,善于借助各種儀器進行觀察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觀察記錄的方法,做好觀察記錄。觀察記錄的方式包括描述記錄(日記描述法、軼事記錄法與連續記錄)、取樣記錄(即抽取其中部分行為作為觀察對象記錄下來)與行為核對表(即將研究對象分解成許多可直接觀察的行為,以時間序列為觀察點,每隔一定時間做一次觀察。通過觀察,直接判斷哪些行為發生了,哪些行為沒有發生,把結果記錄下來)。無論采用何種記錄方式,都要做到準確真實、全面完整、周詳系統。教師在進行觀察記錄時,可以將觀察筆記分成兩部分,左邊可以進行實地觀察記錄,用平實的語言(避免文學化的描述)記錄下當時的觀察情況(觀察場地情況、觀察氛圍、學生在觀察中具體的行為表現等),右邊可用于作個人筆記,可在當時或事后寫下觀察者的感想與看法(如“我覺得他當時一定很難過”)。
最后,教師要整理、分析所收集到的觀察資料,對所觀察問題做出確切的、科學的、本質的解釋,并將其以報告的形式呈現出來。
需要強調的是,教師在使用觀察法時應注意避免“觀察者效應”,即因觀察者本身的主觀傾向性而給觀察結果帶來的不客觀與不公正。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觀察時要堅持客觀性原則,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來進行觀察,不應摻雜個人的主觀傾向性。例如,教師在進行觀察前可能對某些學生帶有偏見,因而在呈現結果時,對所觀察到的客觀事實做出歪曲的解釋。如同樣觀察到上課不積極發言的現象,對于學習差的學生,教師可能總傾向于認為他們是由于不愛學習;但對于好學生,教師可能會傾向于認為他們是由于膽怯等其他原因造成的,從而影響了觀察的客觀性與公正性。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