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該多關注孩子成長的心理問題
在成長的過程中,多數孩子會遇到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三大類,最普遍的是人際交往;其次是學習適應性;再次是情緒不穩。老師、家長及時給予關心和幫助十分必要,成績差的孩子經過幫助可以改善成績,成績優秀的孩子經過幫助可以發揮潛力,進一步提升學習成績。
成長中的心理問題趨于增多
作為常州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服務中心的首席咨詢師,趙世俊老師為全市數千名學生提供過心理咨詢、輔導和相關問題的團體心理訓練。據他介紹,中小學生普遍存在各種心理問題,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趨勢,原因一是整體教育環境中存在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因素,比如過度強調升學率等做法;二是家長素質參差不齊,一些不恰當的教育方式,也會給孩子心理造成負面影響。
比如心智晚熟,即是當今城市學生心理上普遍存在的問題。一些高中學生心智還停留在小學階段,表現為沒有人生目標,沒有努力方向,為人處世的成熟程度遠遠低于生理年齡。趙世俊老師舉例說,有一名女生剛上高一,就明確要考中國政法大學,并且把自己的目標公開告訴老師和全班同學,三年時間,她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努力,果然如愿以償。高中階段初步確立自己的人生方向,這是正常心智的表現,可是,生活中這樣“正常”的學生很少,大多數高中學生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沒有掌控自己行為的能力,沒有規劃人生的能力,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假如沒有老師的督促,他們整天就知道玩。
據趙老師分析,這種情況往往與家庭教育不當有關。家庭經濟條件較為優裕,父母過于溺愛,沒有給孩子提供承擔責任的機會、心理成長成熟的機會,沒有激發起他們內心深處成長的需求。
社會、學校、家長、學生齊努力
業內人士指出,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需要社會、學校、家長和學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心理專家提醒家長,平時要多了解、關心孩子的心理狀態,只有了解,才能支持到位,幫助有效。如果溝通有障礙,就無法影響孩子,也就幫不到孩子。家長要主動學習、掌握一些溝通技巧,進行有效溝通。要尊重孩子,不要輕意否定,語氣要平和,讓孩子愿意接納。另一方面,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講原則,有底線,孩子的要求不可一味滿足,無原則的退步和一味強硬都將影響到家長的威信。
心理專家同時提醒廣大學生:主動求助,是一種正常的行為,每個人都要確立心理保健意識。平時沒有問題時,也可以找老師交流,獲得對自己新的認識,爭取更好的成長;假如感覺到自己情緒不穩,心情沮喪,要主動尋求老師的幫助,任由不良情緒滋長,將會影響后續的學業和人生發展。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