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色與孩子的心理健康有關
清晨,朝霞染紅了天空,鮮艷的花朵開始舒展柔嫩的腰肢;午后,陽光透過層層綠葉,滿池的湖水波光蕩漾;黃昏,金色的夕陽灑滿大地,飛舞的彩蝶是那樣的燦爛奪目……可是你知道嗎?當寶寶呱呱落地,第一次睜開眼睛時,孩子是不能馬上享受到這份美麗的。科學家告訴我們,剛出生的嬰兒是沒有光感的,孩子的視覺要比其他感覺發育遲緩一些。不過很快,當出生五天左右,嬰兒就會表現出對純紅色與純黃色的偏愛,兩個月左右就能正確區分紅色和綠色了,四個月時能區分黃色和綠色。這可真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消息啊——寶寶也開始享受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了!這些“好色”的小家伙們喜歡那些艷麗的色彩,腦袋會隨著紅色、黃色等明亮的物體而轉動,喜歡玩彩色的玩具,喜歡看媽媽穿紅色的衣服,而他們的繪畫本就更加五顏六色……怎么會這樣呢?那些色彩對于孩子來說有什么特殊意義與作用嗎?我們該怎么對待孩子這種“彩色酷愛癥”呢?還是讓我們帶著這份疑問一起進入到兒童的顏色世界去看看吧。
顏色,對孩子的心理健康與個性發展意義重大
眼睛是孩子認識世界的窗戶,顏色是組成世界的重要元素。越是純的、明亮度高的、飽和度大的色彩對視覺的刺激越強。如紅、橙、黃、綠、藍、紫等是視覺敏感色,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澳大利亞心理學家維爾納的實驗證明:兒童,特別是學齡前兒童,對于事物的認識、辨別、選擇多是根據對視覺有強烈感染力的色彩進行的。可見色彩在兒童的視覺空間上,以及引起兒童心理注意的傾向上占有何等重要的位置。
此外,心理學家們很早就發現了顏色對人心理活動的調節作用。一般說來,紅色容易使人興奮,藍色容易使人安靜,綠色容易使人具有活力。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阿爾修勒博士,曾進行過為期一年的兒童色彩調查研究。他的研究發現,對于孩子們來說,色彩有其固定的意義。一般說來,酷愛黃色的孩子依賴性較強,寧愿一輩子扮演小孩子角色;愛好藍色的孩子則具有老大或自私的傾向;紅色意味著性格較為剛烈,調皮而感情豐富;粉色除了象征著充滿愛心以外,也意味著具有高度的審美觀,優雅,溫柔,體貼;紫色是爽朗的代名詞,個性上較為隨和,沒有什么心機,具有寬容的胸懷以及極強的好奇心和上進心;喜歡橙色的孩子個性較為活潑外向,人緣很好,但有點自我中心,不懂得體諒別人,有點粗枝大葉。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的孩子酷愛紫、黑、墨藍等顏色時,就要探究其心理背景了。當然,阿爾修勒博士的這些結論對于我們觀察孩子的個性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并不能絕對化。更何況,幾乎每個孩子都會有多種喜歡的色彩,他們的性格也不能簡單地歸屬于某一種類型。所以我們要讓他們自由地暢游在多彩的世界,健康活潑地成長。
讓孩子在童話般的彩色王國快樂地成長
孩子對顏色的偏好與執著并非與生俱來的,它是在成長中受到家庭、環境、教育不同程度的影響而形成的。這提示我們:應重視色彩在孩子心理發展中的影響。因此我們在為孩子選擇家具、玩具、圖書時都應仔細考慮顏色因素,為孩子搭配出一個繽紛且健康的彩色環境。
1.孩子房間的色彩裝飾
鮮亮的色彩對孩子來說是最美麗的。兒童對顏色的感覺會先于其他審美感覺的發展。物品的任何其他性質都不會像鮮明的色彩一樣,引起他們這么強烈的情緒。所以一方面,我們應當用鮮明亮麗的色彩來裝飾孩子的房間;另一方面,我們也應注意不能濫用鮮艷的顏色。因為色彩的過分鮮明會刺激孩子的神經系統,引起視覺疲勞和情緒波動。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