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泣時要不要理?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免伴隨著哭泣,媽媽不給買玩具、摔了跤、被小伙伴打了一下,讓老師批評了……孩子哭了,你通常怎么處理的?專家認為,允許孩子充分表達委屈、悲傷等負面情緒更有利于心理健康。
孩子垂淚 父母心焦
“孩子一哭我就難受”:自從當上老爸,朱先生事實上非常抑郁,卻又不能對別人說。“電視里、廣告里的小孩子都是那么可愛的,怎么輪到我們家,就這么受不了呢?”朱先生禁不住對記者訴苦說:“孩子現在十個多月,每天晚上還是要哭好幾次,每次孩子一哭,我的心就揪起來了,焦慮得不行。”
“小孩都是要哭的,隨他哭去”:自從鄰居一家搬來后,胡小姐總是不時聽到他們家2歲小孩的哭鬧聲。聽起來,孩子哭了,他們似乎都不太哄的,有時候孩子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的,連胡小姐都聽不下去了,懷疑這孩子是不是他們親生的。可是見面和鄰居聊起來才知道,這家的父母是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受西方育兒觀念的影響,他們認為不能孩子一哭就去幫孩子解決問題,“小孩都是要哭的,哭是一種表達,應該讓孩子充分表達才對。”
“哭是不好的表現”:陳明的女兒冉冉今年12歲,快上中學了。然而冉冉卻對于升學感到很恐懼。“爸爸說,上了中學,我就是大孩子了,不能像小學時一樣想哭就哭了。”而陳明對記者說,自己的這種教育方式的確是用心良苦。“以后社會的競爭這么激烈,即便是女孩子也要學會面對各種事情而不退縮。哭是一種無能的表現,我希望冉冉從小就學會堅強。”
“兒子哭好久是不是有心理問題?”:東東快小學畢業了,和一般的同齡男孩子不同,東東的情緒似乎太過敏感,常常一個人若有所思,爸爸媽媽看在眼里,卻又不敢直問。可是有一天,媽媽下班后發現東東一個人躲在房間里,偷偷地哭得很傷心,最讓媽媽擔心的是,東東哭了半個多小時也沒停止。東東媽對記者說:“每次看到兒子這樣,我既擔心又害怕,不知道該怎樣面對。”
專家:孩子哭了,“理”要得法
記者采訪發現,80%以上的家長都認為“哭是一種不好的情緒,無論是自己還是孩子,最好都不和‘哭’打交道。”而大部分的中國家庭也都不鼓勵家人盡情表達自己的感情。究竟應該如何看待和處理孩子的“哭”呢?親子關系心理咨詢師梁紅認為,孩子的哭分為不同的情況,家長要學會區別對待、從容接納。
了解哭泣的“級別”
專家分析認為,孩子的哭泣可能有很多原因,有些是顯性的,有些是隱性的,家長應該通過孩子哭泣的現象找到深層原因。一些哭泣的原因比較容易發現,比如孩子身體不舒服、磕碰感到疼痛等等,而真正讓家長擔心的是孩子出于心理原因的哭泣。哭泣的原因越發自內心,“級別”越高,應對的方式也越需要技巧。
一級哭泣:身體受傷――當孩子不小心摔跤,或者割破了手指,哭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的反應。這個時候,肌體向大腦發出信號:“快來救我!我受傷了!”如果孩子在受傷時都不能發出哭泣的聲音,可以想象將會有多么可怕的后果。這個時候,孩子的哭與“堅強”無關,家長需要做的是確定孩子是否安全、健康,然后給孩子一定的安慰,幫助他慢慢平靜下來。如果家長覺得孩子哭就是“嬌氣、不堅強”的表現而對孩子置之不理,會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的情緒,覺得自己不被愛。
二級哭泣:委屈不滿――身體受傷時,孩子的肌體會向大腦發出“哭”的求救指令;而如果孩子的心理受了傷,就會產生委屈的情緒,由于委屈而產生的哭是孩子的潛意識試圖解決不愉快的心理狀態的一種力量,同樣是一種“求救”。然而這種哭泣的心理原因相對簡單,容易歸因,家長只要幫助孩子耐心疏導,是容易讓孩子平靜下來的。
三級哭泣:悲傷抑郁――當孩子漸漸長大,但心理又沒有完全成熟的時候,對于周遭的事物會產生自己的理解,思想變得比較“復雜”了。然而事實上他們這一時期的很多觀點還非常片面,這時,孩子就可能出現青春期的“悲傷抑郁”現象。家長最需要學習的是如何處理這樣的情況。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