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發育跟不上身體發育
上海社科院作的一項專題調查表明,男生首次遺精年齡從10年前的14.3歲下降到13.86歲,女生初潮的年齡由10年前的13.38歲下降到現在的12.28歲。調查顯示,對于第一次“生理變化”,“有心理準備不恐慌”的比例比10年前增加了9個百分點。被調查者“關心性方面的事情”的年齡也由14.71歲下降到14.01歲。市第三人民醫院石岐心理門診李真主任說,當今社會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營養充足,其生理發育相應也提前了。
據全國7—22歲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顯示:青少年青春期明顯提前,而心理社會發展卻呈現相對推遲現象。李真主任說,孩子們生理上的成熟,更顯示出其心理發育和人格發育的不均衡。缺乏同情心、意志力、誠信以及與人溝通合作交往的能力等,都阻礙著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找出心理幼稚的原因
李真主任認為,社會和家庭環境是現代青少年的心理發育相對滯后的主要原因。父母通常僅專注于兒童智力的開發,教識字、教英文、音樂、畫畫,卻唯獨忽視了對兒童心理的培養。
在家里,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許多父母過于溺愛孩子,為其包辦一切,甚至對孩子說出此等話語:“你的任務就是學習,其他事情可以一概不管。”這容易使孩子形成一種依賴和懶惰的心理,不利于其培養獨立的人格。同時,孩子長期處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情況,上學后,突然面對與同齡人相處、學習等各方面壓力,適應不了便會產生情緒波動大、容易受挫折等問題。
另一方面,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沒有很多時間跟孩子玩耍,孩子僅能呆在家里,終日與電視、電腦游戲為伴,缺乏與外界多方面的交流和溝通,這非常不利于培養孩子與人交往和合作的精神。
心理教育從娃娃抓起
與追求成績分數的高低相比,從小培養孩子獨立、誠信、有愛心、有同情心等品質更為重要。李真主任指出,為了讓孩子更健康快樂地成長,父母應該放開手中權力,和孩子平等互動地交流,要鼓勵孩子多干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凡事包辦,適當給孩子增加挫折感。當孩子遇到學習困難時,父母應該讓其獨立思考并尋找解決的方法;孩子遇到難題無法解決時,父母應該給孩子提示或幫他分析,而不是直接給出答案。當孩子做事不能堅持時,父母應該為其打氣,鼓勵其到達勝利的終點。
同時,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讓孩子在自然、自由和安全的環境中和同伴玩耍。在交往中,能加強孩子處理爭端、協調問題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能有所提高,也能體會到合作和團結的樂趣。
家長在空余時間可以參加各類親子講座,與其他父母共同交流教子心得。對于一些已經出現問題的孩子,李真主任提醒,家長最好及時帶孩子到專科醫院檢查治療,免得阻礙孩子的健康成長。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