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磨人”怎么辦?
發脾氣、摔東西、哭鬧……你也在遭遇“磨人精”寶寶嗎?專家表示:用哭鬧來解決問題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本能反應,關鍵在于家長如何應對。
孩子“磨人”不全是壞事
據專家介紹,不論是成年人還是幼兒,都會有情緒不好的時候,并且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喜、怒、哀、樂等情緒表現也就有了更多變化。“0~3歲寶寶鬧情緒的原因,主要是大人無法滿足他的要求。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認知能力和自主意識都在加強,但是語言能力、控制情緒的能力都還沒有發展到相應的程度,內心的想法不能很好地表達并得以實施,所以孩子就會通過哭鬧來表達心中的負面情緒。這是他表達內心不滿,希望得到關注的一種本能反應。”
中國有句老話:“孩子見了娘,沒事哭三場”。“孩子在媽媽面前,要比在別人面前更愛哭鬧。這是正常的現象,以積極的心態來看待的話,這體現了孩子與父母之間密切的親子關系。孩子需要爸爸媽媽在他們不開心的時候幫助他們,甚至吸收他們的負面情緒。有耐心的父母是孩子真正的‘心靈港灣’,這也正是父母的偉大之處。”
專家認為,小孩子的哭鬧并不是壞事,讓負面情緒發泄出來,孩子的心理才健康。作為家長,要耐心地幫助孩子學習如何通過其他方式來發泄。但是這需要一個過程,因為孩子的自控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可能在很長的時間里,家長都需要耐心地面對孩子的哭鬧。
引導孩子改變表達方式
據專家介紹,要幫助孩子改變表達方式,家長不妨試試以下方法:
讓自己保持冷靜:家長應該冷靜地面對孩子的情緒反應。當孩子情緒不穩定時,家長須做孩子的好榜樣,先控制、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表示任何看法,慢慢走到孩子面前,讓哭鬧中的孩子感覺到你的冷靜,降低哭鬧情緒。千萬不要在孩子情緒不穩定時,自己反而更生氣。
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尊重孩子也有表達情緒的權利,忠實地了解孩子情緒背后所要表達的信息,這些觀念建立后,再引導寶寶學習表達處理情緒的方法,將有助于幫助孩子安撫情緒。相反,沖動地責怪孩子,或嫌孩子動不動就哭哭鬧鬧“真是討厭”,甚至生氣地破口大罵,叫孩子立刻停止哭鬧舉動,或以威嚇的方式,強迫、限制孩子不準再哭鬧都是十分有害的。
幫助寶寶表達其需要:父母不要害怕寶寶哭,也不要被寶寶的哭所控制,應該觀察寶寶,如果哭是因為需要什么的話,就要幫助其表達出來,或者是讓其學會自己用語言表達出來。此外,平時應隨時教育孩子,讓他能正視自己生氣的原因,并學習適度地發泄。
避免不當管教:孩子會在與大人的互動中,去探測大人的反應,當大人的回應方式養成后,孩子就會以此方式作預測。如孩子一哭鬧就有玩具、糖果,日后就會以哭鬧方式來取得。如果發現孩子每一次都是以鬧情緒為手段,來達到引起父母的注意或需求的目的時,這時父母就須給予孩子適度的管教,并且非常嚴肅地讓孩子了解,他這樣的行為、舉動是不對的。
對付“磨人精”,千萬別這樣
NO:對孩子哭鬧情緒反應,完全視若無睹、不加理會,繼續做自己的家事,放任孩子在一旁。
NO:父母隨意拿一樣吃的、玩的東西給哭鬧中的孩子,希望他能就此停止哭鬧的舉動。
NO:過于寵愛、溺愛孩子,孩子一哭,就急忙將他抱住和安慰他,如此舉動,容易造成孩子日后經常以“哭鬧”的方式來獲得需求和注意。
孩子“磨人”不全是壞事
據專家介紹,不論是成年人還是幼兒,都會有情緒不好的時候,并且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喜、怒、哀、樂等情緒表現也就有了更多變化。“0~3歲寶寶鬧情緒的原因,主要是大人無法滿足他的要求。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認知能力和自主意識都在加強,但是語言能力、控制情緒的能力都還沒有發展到相應的程度,內心的想法不能很好地表達并得以實施,所以孩子就會通過哭鬧來表達心中的負面情緒。這是他表達內心不滿,希望得到關注的一種本能反應。”
中國有句老話:“孩子見了娘,沒事哭三場”。“孩子在媽媽面前,要比在別人面前更愛哭鬧。這是正常的現象,以積極的心態來看待的話,這體現了孩子與父母之間密切的親子關系。孩子需要爸爸媽媽在他們不開心的時候幫助他們,甚至吸收他們的負面情緒。有耐心的父母是孩子真正的‘心靈港灣’,這也正是父母的偉大之處。”
專家認為,小孩子的哭鬧并不是壞事,讓負面情緒發泄出來,孩子的心理才健康。作為家長,要耐心地幫助孩子學習如何通過其他方式來發泄。但是這需要一個過程,因為孩子的自控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可能在很長的時間里,家長都需要耐心地面對孩子的哭鬧。
引導孩子改變表達方式
據專家介紹,要幫助孩子改變表達方式,家長不妨試試以下方法:
讓自己保持冷靜:家長應該冷靜地面對孩子的情緒反應。當孩子情緒不穩定時,家長須做孩子的好榜樣,先控制、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表示任何看法,慢慢走到孩子面前,讓哭鬧中的孩子感覺到你的冷靜,降低哭鬧情緒。千萬不要在孩子情緒不穩定時,自己反而更生氣。
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尊重孩子也有表達情緒的權利,忠實地了解孩子情緒背后所要表達的信息,這些觀念建立后,再引導寶寶學習表達處理情緒的方法,將有助于幫助孩子安撫情緒。相反,沖動地責怪孩子,或嫌孩子動不動就哭哭鬧鬧“真是討厭”,甚至生氣地破口大罵,叫孩子立刻停止哭鬧舉動,或以威嚇的方式,強迫、限制孩子不準再哭鬧都是十分有害的。
幫助寶寶表達其需要:父母不要害怕寶寶哭,也不要被寶寶的哭所控制,應該觀察寶寶,如果哭是因為需要什么的話,就要幫助其表達出來,或者是讓其學會自己用語言表達出來。此外,平時應隨時教育孩子,讓他能正視自己生氣的原因,并學習適度地發泄。
避免不當管教:孩子會在與大人的互動中,去探測大人的反應,當大人的回應方式養成后,孩子就會以此方式作預測。如孩子一哭鬧就有玩具、糖果,日后就會以哭鬧方式來取得。如果發現孩子每一次都是以鬧情緒為手段,來達到引起父母的注意或需求的目的時,這時父母就須給予孩子適度的管教,并且非常嚴肅地讓孩子了解,他這樣的行為、舉動是不對的。
對付“磨人精”,千萬別這樣
NO:對孩子哭鬧情緒反應,完全視若無睹、不加理會,繼續做自己的家事,放任孩子在一旁。
NO:父母隨意拿一樣吃的、玩的東西給哭鬧中的孩子,希望他能就此停止哭鬧的舉動。
NO:過于寵愛、溺愛孩子,孩子一哭,就急忙將他抱住和安慰他,如此舉動,容易造成孩子日后經常以“哭鬧”的方式來獲得需求和注意。
相關文章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