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寶寶適應“獨睡”的四個步驟
寶寶“獨睡”是必須的么?獨睡有哪些好處?爸媽到底怎么做才能讓寶寶愛上“獨睡”?爸媽的哪些行為又讓寶寶“獨睡”變得困難重重呢?
不獨睡的三點壞處
外國的家庭教育提倡培養寶寶的獨立性,剛出生就把仍在襁褓中的寶寶放到自己的小床上去,為什么他們那么推崇讓孩子獨睡呢?寶寶不獨睡到底壞在哪兒?最明顯的有以下三點:
1、不利培養獨立性
獨睡有利于培養寶寶的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防止寶寶對爸媽過度依賴。如果寶寶總和爸媽一起睡,會覺得和爸媽是個總體,缺少獨立面對問題的能力。
2、不利促進家庭關系
有了寶寶以后,家庭的重心都轉移到了寶寶身上,平時的生活起居、談論的話題好多都是和寶寶有關的,夫妻間的相互關心比起以前少了許多。到了晚上,還要哄著寶寶入睡,天天如此,勢必會影響夫妻間的感情。
3、寶寶呼吸不到新鮮空氣
夾在兩個大人中間的寶寶就如同生活在夾縫中,爸媽呼吸的是上層新鮮的空氣,而留給寶寶的,更多是爸媽呼出的空氣。沒有新鮮、充足的空氣,寶寶如何能健康成長呢?
寶寶不肯獨睡的3個原因
盡管很多人都意識到了讓寶寶獨睡的重要性,但仍然在實際操作中遇到了困難,大多數孩子一開始都不愿接受要獨自入睡的事實,究竟寶寶為什么這么抗拒獨睡呢?他們的心理大致有以下幾種:
1.媽媽的懷抱最安全
有些寶寶如果沒有爸爸媽媽陪伴就難以入睡;有些寶寶會在熟睡中下意識地摸摸媽媽的乳頭,一旦找不到就突然驚醒;有的寶寶則睡覺時只要父母一離開馬上就會醒來。寶寶對媽媽的依戀是最原始的本能,對于寶寶來說,爸爸媽媽不離左右,寶寶心里就會踏實,會感到最安全、最幸福。于是,在父母的懷抱中入睡便成為習慣,成為滿足寶寶依戀情結的最佳形式。
2.他們不喜歡我了
寶寶會把睡小床認為是爸爸媽媽不喜歡自己了,不要自己了。愛和依戀的情感得不到滿足,便產生了情感失落,造成情緒的波動。他們往往會為此感到心神不寧,于是白天糾纏父母,變得愛發脾氣,發泄心中的委屈,夜間則哭鬧不停、做噩夢。
3.我好害怕
幼兒在身心發育過程中會對許多現象和事物產生恐懼心理,比如害怕黑暗,害怕陌生人,害怕孤獨,害怕動物,甚至害怕想像中的人和事物。媽媽的懷抱是寶寶最安全的港灣,離開爸爸媽媽溫暖的懷抱,恐懼感會更加強烈。電視里看到的恐怖畫面,故事中的反面形象,窗簾上映出的風中搖擺的樹影,甚至是自己幻想出來的魔鬼般的角色再加上黑黑的房間里朦朦朧朧的物體,都會令寶寶感到恐懼焦慮,從而不敢獨自入睡。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