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倍重視兒童的心理健康
針對兒童的心理狀態,南寧一所小學日前做了一份問卷調查,調查內容涉及孩子們的心愿、有心事向誰訴說、對學習生活的滿意度等各方面,調查結果顯示許多孩子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這提醒人們需要加倍重視,不能掉以輕心。
專家指出,固執、內向、缺乏自信的少年兒童,患有心理疾病的可能性會更大。但這些情況往往被父母或周圍的人忽視。對于孩子的固執和內向,許多家長會說:“他脾氣不是很好”“她天生就內向害羞”等等,把孩子的這些問題,簡單地歸結為“天生的”等理由,而沒有正視兒童在成長過程中,人格和性格的形成都需要家長科學地培養和引導。
深圳富士康發生的悲劇主要集中在“80后”“90后”,這說明關注兒童的心理問題更加應當從小抓起。“80后”“90后”在困難、困擾面前,在感情、金錢糾葛以及學習、工作壓力方面,顯得比過去任何一個年代的青少年都要脆弱。這值得深刻反省。
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人們越來越無暇顧及自己的心靈,患有心理疾病的人越來越多。如何從關注兒童的心理健康入手,培養健康的心理和建立積極的人生觀,顯得尤為迫切。
兒童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有多種原因:目前的應試教育讓他們背負很大的精神壓力,在升學率的壓力下,學校往往更多注重學習成績而忽視學生的心理;不少學校的心理咨詢室形同虛設,學生心理問題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物質方面獲得滿足后,兒童的注意力往往會轉移到精神領域,但不少家長還沒有學會順應他們的這一方面的心理需求。
培養兒童的健康心理,家長是第一責任人。孩子出現問題,首先應當從父母身上找原因。社會的高速發展,要求為人父母者與時俱進,做新時代的父母,在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方面特別不能缺位。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就需要好好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加倍關注孩子的心態,并放下架子與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尊重他們的意愿,了解他們的需求。因為父親角色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所以為人父者應當積極參與到家庭教育中來。因為,母親往往可以教會孩子較良好的行為習慣,而父親則更能教會孩子堅強、毅力、勇氣及品質等。
重視兒童的心理健康,讓祖國的花朵健康快樂地成長,這是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責任。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