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期情感培養不容忽視
現在不少父母偏重孩子的能力訓練,對情感培養、良好性格塑造等隱形能力培養卻不夠重視。事實上,嬰幼兒時期的情感培養非常重要。昨天(5月30日),由中國保健協會母嬰保健研究基地舉辦的“嬰幼兒情感培養與認知研討會”在馨月匯月子會所舉行。與會專家指出,健全的人格和良好性格的塑造應從嬰兒期就開始著手干預,并給予正確指導,使孩子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部分孩子情感表達面臨危機(小標題)
“我們現在看到一些孩子不該笑的時候亂笑,像神經病一樣,但在該同情的時候卻沒有同情心,情感表達面臨很大危機!”兒童醫學中心著名兒保專家金星明教授說,現在的獨生子女都要別人看著他,要人家讀懂他,但他自己不要去讀懂人家,甚至沒有感到讀懂別人的情緒有多么重要。
專家分析說,很多父母往往認為嬰幼兒期的孩子還不太會講話,忽略了其情感上的需求。事實上,早期情感培養的缺失往往導致孩子長大后出現性格缺陷。其實,人類情感體驗和情感態度的形成開始得很早,早在嬰幼兒時期就已有所表露。
高價玩具、電視電腦取代父母(小標題)
現在一些高級白領還把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給早教老師,但其實,早教更主要地還是要教孩子父母怎么在家里和孩子玩出花樣。當然,嬰幼兒的學習還依賴于玩具,但玩具不應作為父母關愛的替代品。有的父母因為和孩子的接觸時間較少,一旦有點時間,往往用經濟上的替代來補償平時與孩子在身體上和溝通上的缺乏,甚至還通過買高價玩具來作補償,這其實也是錯誤的。
金星明教授還強調,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一些城市兒童溝通技能不好,語言發展遲緩,往往是電視、電腦用多了。尤其電視這一媒介占據了太大的生活空間,現在一些孩子就餐時、睡覺前都被看電視所占據,甚至還影響到家庭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而電視里的食品廣告還導致不少孩子邊看電視邊吃飯,結果體重猛增,還有因吃零食吃多了導致過度肥胖、營養不良等。
親子接觸交流有助嬰幼兒情感培養(小標題)
實際上,嬰幼兒的情緒在1歲之內已有萌芽,嬰幼兒期的對應情緒發展也并非天生就有,還需要后天學習。專家提醒,應把電腦和電視的使用時間控制在1至2小時內,警惕使用電視代替保姆,而電視中的一些暴力和恐怖鏡頭還可能造成抽動癥或其他焦慮情緒等問題。
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兒科專家沈月華教授建議,嬰幼兒的情感培養應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比如:現在很多家庭的孩子直至5、6歲還由父母喂食,其實應為其創造獨立進食的條件,在孩子進餐過程中慢慢培養自信心、自主能力和忍耐心。馨月匯月子會所高級健康顧問朱雅君主任提醒,父母與孩子的接觸和交流也是嬰幼兒情感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雖然很多母親已意識到母乳喂養的重要性,但近一半媽媽會采用擠出母乳后喂養的方式。事實上,在母乳喂養過程中,嬰兒與母親肌膚的接觸、眼神的交流就像是一帖心靈營養劑,對孩子心理健康發育非常有利,這也是任何玩具和育嬰師無法替代的。
沈月華教授還表示,在對孩子的情感教育過程中,相關人員還需同時注意孩子情感培養過程中的“關鍵期”,比如:6個月左右是學習語言能力的“關鍵期”。一旦錯過,將會對孩子發育造成障礙,同時對情感和心理因素帶來不容忽視的影響。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